下周,佛山过大年的重磅活动之一——“行通济”又来啦!28年前的通济桥长什么样?
通济桥历史
通济桥,始建何年,已无史考,但有史考证已超450年:明代始建木桥,后因木桥朽腐致毁。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建为石桥至新中国建国前历经数百年,曾多次由民众捐资修建。
通济桥原是一座拱形的桥梁,每当夕阳斜照,桥形倒映于水中,宛如天上出现的一条彩虹一样,荡漾于碧波之中,古人以为奇观,将它列入佛山八景之一:村尾垂虹。后人在桥旁牌坊石柱上刻以对联,形容此般美景:
右联:通七堡之游行,
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
左联:济万人之往来,
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
为什么会有“行通济”习俗?
由于该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后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行通济,无闭翳”这一俗语。
后来,随着佛山街道多次扩建,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被改为大马路,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桥”的痕迹了。
据网友回忆:那时住在通济桥附近,元宵节前后3天3夜爆仗声一直不间断。
2000年,佛山市政府决定筹资重修通济桥,并在桥的前后扩建广场、修建凉亭,使每年春节“行通济”名副其实。
2002年元宵节,重建后的通济桥更是一年比一年热闹
满满回忆的视频、图片
承载着佛山人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今年你和谁去“行通济”?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