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林的诗画能再度上墙《中国诗词大会》?原来他是“有背景”的

一面
+ 订阅

新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扣人心弦的比赛已经过半,攻擂比赛中呈现在大屏幕上的图片线索画面唯美,也趣味十足。

这些唯美画作的背后,是已为《中国诗词大会》作画三年、自称“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的小林老师(本名林帝浣)。林帝浣是中山大学的老师,也有着人文摄影师、漫画段子手等多重身份,三年来他给《中国诗词大会》画了50多幅,其中第四季的画作共有十余幅。

开年第一天,“一面”记者再入小林工作室,发现他的画能一再上墙《中国诗词大会》,原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有着深厚的诗词背景。从小就深读唐诗宋词的他,对诗词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于是,笔墨之间也富有韵味,贴合诗词大会的神髓。

图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对诗词的理解是作画的基础

“一直以来,画画都是我的爱好,各种画的风格我都会去自学。最近这三年投入画画的时间比较多,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实际上,我是在诗词的熏陶下真正进入画画这个门的,所以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画家。”1975年出生于湛江农村,因为家境不好,林帝浣从小自学画画,到废品收购站去找杂志的插图临摹,后来又在网络上自学。

林帝浣说,他为《中国诗词大会》作画的时候花费在构思上的时间更多,一旦构思好,画一幅画只需要不到一下午,完成第四季的十余幅画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而构思的这个过程则非常考验人。

“构思不仅是从诗里面去看诗的本意,还要从诗外面去看诗。就是说,要放回到当时的社会场景和人文氛围,体会到作诗的人的境遇和心情,另外就是要体会到诗在后来不断流传的过程中意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林帝浣的画首先要建立在对诗词的理解之上,他认为,如果理解不了诗词,一定没法画出诗词的意境。

“大家喜欢我在诗词大会上面的画,其实这都是因为我长期坚持读书,受诗词的熏陶比较多,并不是说我多练习绘画技巧就可以达到的效果。”他说。

林帝浣十来岁才开始读诗,但在生活中一直没有把诗词丢掉。他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诗词是《千家诗》,后来又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喜欢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相比唐诗,其实我更喜欢宋词,因为其中的长短句很有意境,更接近于现代文,给了我很多创作上的启发。不论是写散文,还是给漫画配一些短句,我都受到了宋词韵律的影响。”林帝浣觉得诗词给他带来的,是一种氛围的创造以及概括事物和景物的方式方法,让他受用一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将国画和诗词再创作吸引年轻人

现在年轻人群体中喜欢传统国画的不是那么多,但是大家对于林帝浣的国画却爱不释手,他的国画在网络上被广为传播,他公众号上具有国画风格的漫画段子篇篇都是10万+。

“中国的传统国画要想要年轻人喜欢,就必须要有个切口,普通的梅兰菊竹可能并不能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兴趣,但是画美食就可以,结合漫画也可以。而且,我从2004年开始做了十多年的旅拍摄影师,我在画的过程中,还会把摄影、水彩等融入进来,加入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对于林帝浣来说,画画只是他表达方式的一种,他喜欢天马行空地创作,想要用画画的方式拼出这个时代的心,反映人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每个时代都会诞生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国画虽然唯美,但是不容易引起广大年轻人的兴趣,古诗词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也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不是那么匹配。”林帝浣现在就是想用漫画和散文的形式重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希望可以引发大家对于诗词的兴趣,做一个普及的工作。

“现代人的生活都太忙碌,很难自己静下心来去读诗作画。希望我的创作可以让大家在轻松中感受到诗词和国画的乐趣,激发他们自发地去深入了解文学和艺术。”林帝浣笑着说。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记者】王越莹

【图片】张迪 (画作配图由小林老师提供)

【校对】曹柏英

编辑 麦小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