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年初七要吃“七样菜”,每样都有好意头!

南方+

按照道家天地生万物的顺序,古人将正月初一说成是鸡日,初二狗日,初三猪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对此,古人不但以当天的阴晴来占卜本年内人畜庄稼的顺遂与否,并有一套俗规。

初七是人类诞生之日,民间对此尤为讲究。在客家地区,每到正月初七这天清晨,都要依俗吃七样菜,主要以芹菜、蒜、葱、韭菜、香菜为主,春菜、香菜为辅。

“芹菜”的“芹”字与“勤劳”的“勤”字谐音,喻指“勤劳、勤快”。

“蒜”字与“划算”的“算”字同音,喻指“精打细算”。

“葱”字与“聪明”的“聪”字同音,喻指“聪明、能干”。

“韭菜”的“韭”字与“长久”的“久”字同音,喻指长长久久。

包脉的“包”字,喻指“包赢不输”。

春菜的“春”字,喻指“长年回春”。

香菜的“香”字,喻指“满园香”。

七样菜需同时煮熟,全家分食,吃了这七样菜,祈望新的一年勤快、会划算、聪明、包赢、长久、有余、富足。说到底,这是一道吉祥菜,可以图个吉利。此外,过年期间大鱼大肉,在年初七吃上“七样菜”,还能起到调理肠胃作用。

另外,在客家地区有个谚语——“吃了七样菜,各人做零细(工作)”,意味着吃了七种菜就要开始干活了,所以年初七吃“七样菜”,实际也是年后的一种开工仪式。

【整理】何苑妮

编辑 蓝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