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岁迎新春,年三十的团圆饭还未上桌,春晚的喜庆还未上演,家家户户迎接春节的准备却已是热火朝天。行人归家、洗邋遢、贴春联、买年货……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春联以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了人们一年的美好向往。春联以前为桃符,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春联年年有,花样年年新。
“佩奇”同款
金猪送祥瑞,今年“小猪佩奇”和不少人家春联也产生了“碰撞”。
家住南山梁先生说今年贴的春联比较常规,但是应梁先生女儿的要求,在挑选对联时特意选了两个“小猪佩奇”样式的配件。
“我女儿觉得好看又好玩,就不让我贴,现在给她留着玩了”,“‘佩奇’同音配齐,也是希望明年家里物件齐全,人团圆事美满。”
萌宠送祝福
春节是大日子,各位爱宠人士也携“小主”们送上的新春祝福。各家张贴春联,“猫主子”的小窝该有的也不能少,“出入平安”既是猫奴对“主子”的祝福,也希望逗猫时,“猫主子”能爪下留情,保一双嫩手出入平安。
新春到,“包妹”携福而至,并向大家“抛”了个媚眼。给全国人民拜个早年。
热心“猫奴”将“主子”的炸毛做派表达出来,言辞中无不透露着“猫皇本色”。
新的一年,祝各位“喜气洋洋,财源滚滚”。
甲骨文春联
上联:日出东方照九州
下联:江山万里遍地红
横批:江山如画
深圳市民刁先生是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春节前夕,刁先生所在单位举办了新春团拜活动,给辖区的外国友人们送去新春祝福。他自己也请书法家们写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甲骨文的对联成了他的掌中宝收藏起来了。
“老书法家会写篆书还会写甲骨文,我觉得很有价值,甲骨文的就收藏了”。据刁先生介绍,现场书写春联的书法家们既给外国友人们送去了祝福,也向他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对于年轻人而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书法家们写出的甲骨文很多年轻人不一定认识。这些也算中华文化的根本,年轻人更应该主动去了解并传承下去”。
传统春联
上联:出门大吉行鸿运
下联:进宅平安照福星
横批:家庭幸福
陈永强家住光明区,对于深圳新春贴对联的习俗,了解甚深。“年廿八洗邋遢,年二十九贴春联,因为今年年三十是立春,前一天俗称为‘绝日’,所以大部分原住民可能会在年二十八就贴春联了。”
陈先生介绍深圳原住民新春贴春联,还要挂笺、贴门神、挥春。“宝安、光明这边一般会贴橙红色丹金纸底的春联,其他的主要还是贴红底黑墨”。陈先生今年腊月二十八已经把家里的对联都贴好了,“按风俗习惯这些习俗都是有步骤的,只有把春联贴了才能继续做后面的春节准备”。
陈先生还特意用自己的名字作了一副对联:永膺嘉福生锦绣 强运龙章满春华 横批:瑞启德门。
上联:锦上添花花似锦
下联:新春报喜喜迎春
横批:迎春接福
家住宝安的刘女士,腊月二十八已经贴好了春联,“这春联是篆书的,据说宝安只有两位老书法家会写,前几天社区举办送春联的活动,很多人选了这副对子,我就挑了。当时看着篆书很特别,看上去很别致,觉得很不一样”,因为内容为篆书,刘女士自个儿介绍春联内容时还没能一一读出来,更是翻出了当时选春联的单子一一核对向记者介绍。
正如春联的横批的寓意一样,刘女士认为“迎春接福”很符合春节的气氛,“年二十八打扫卫生,迎接新年,希望明年事事顺意”。
上联:接福接财接平安
下联:迎春迎喜迎富贵
横批:福星高照
邹女士是安徽人,在深圳宝安开了一家美甲店,她在深圳打拼近20年,今年一家子都准备在深圳过年。
“生活幸福欢喜,平安富贵,春联上就是我们一家对明年的期望”,邹女士介绍,初一还有客人预约做美甲,“新年不停工,我觉得也是寓意着新的一年好的开端,所以春节不打烊,开门迎富贵,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2月2日记者走访邹女士的美甲店,她还向店内的顾客分享已经准备好的桔子和干果等年货,店内喜气洋洋。
统筹:南都•深圳大件事记者 陈紫嫣
采写:南都•深圳大件事见习记者谢萌 记者陈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