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顺德灯笼沙
作为佛山市首批河心岛生态修复试点岛屿,灯笼沙已从一座无人荒岛,修复成为对生态要求最高的自然生态型河心岛。曾经的烧烤场、违法建构筑物不复存在,如今鹭鸟、树蛙等动物纷纷栖息于此,一派自然和谐。
无人荒岛迎来绿色新生
灯笼沙陆域面积14.09公顷,南望佛山新城和龙舟广场,属于顺德区乐从镇管辖。从东平河上空俯瞰,在华阳桥与东平大桥之间,面积狭长的灯笼沙犹如水中浮起的一盏狭长鱼灯,将宽阔的潭洲水道分隔成了南北两条航道。
此前,灯笼沙由于无水利设施、无人居住、无农业存在、无桥梁通达,一直以来都是荒岛。2017年,佛山在全国率先系统谋划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首创河心岛岛长制,对全市48个河心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灯笼沙成为首批试点岛屿,要求建设成为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物种多样的生态岛,“再现绿水青山”。
乐从镇镇长崔伟国是灯笼沙的镇级岛长,同时也是潭洲水道(乐从段)的河长。每个月,他都要跟同事坐上快艇巡河,并且登岛巡查。据介绍,2017年起,乐从镇就对灯笼沙上的违法建构筑物进行全面清拆,重新覆土恢复植被。同时,并按历史原貌修复了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登岛码头建筑和岛内沟渠上的拱桥。
▲修复后的登岛码头建筑。
▲拆除废弃建筑和废弃物清运后的岛上景观。
如今,经过生态修复后的灯笼沙顺利通过佛山市首批河心岛修复试点的验收,全岛植被覆盖率达到100%,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小鸟天堂”藏在城市中央
历史上,灯笼沙并不是荒无人烟,而是潭洲水道上热闹的“水中驿站”,附近常有村落渔民在灯笼沙岸边停泊。乐从镇小涌村委副书记曾兆本回忆,以前的灯笼沙植被茂盛、竹林丰茂,生态环境良好,40多年前就已经是鹭鸟的栖息地。
如今,灯笼沙过半区域为竹林所覆盖,岛上还存活着一些野生的松树、榕树、水葫芦等原生态植被。植物生长人为干扰少,动植物种类较多。此前,曾有科考人员到灯笼沙上考察,发现有白鹭、棕背伯劳、斑腿泛树蛙等多种动物栖息。
▲竹子是灯笼沙的主要“住户”。(图来自欧阳少伟摄)
▲灯笼沙植被茂密,百草丛生。
随着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灯笼沙聚集的鹭鸟也慢慢变多。站在佛山新城龙舟广场,常常能观看到成群的鹭鸟在灯笼沙的树林上展翅绕飞,盘旋翩跹;或于附近水域、滩涂中悠然觅食,欢歌嬉戏。隔水相望,不受人为打扰的灯笼沙,已然成为鸟儿们安心的夜栖地和繁殖地,同时也让这座河心岛成为佛山新城的“小鸟天堂”。
▲灯笼沙上栖息着成群的白鹭。每当清晨或傍晚时分,各种鸟类在岛上齐飞,景色蔚为壮观。
横亘在佛山新城与禅城之间,灯笼沙成为了这一都市化片区中难能可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灯笼沙的未来规划,崔伟国表示,将会进一步落实“岛长制”,以“岛长制”更好地带动灯笼沙及周边的生态修复工作。“灯笼沙附近是密集的居住小区,也是市民的休闲好去处,因此提升灯笼沙的生态环境,能进一步让市民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共同爱护佛山的生态环境。”
接下来,为展现水、城、人和谐共存的景观效果,乐从镇计划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前提下,通过种植观赏性较强的乔木,对灯笼沙进行景观提升,丰富本地自然生态动植物群落,增加森林覆盖率。
▲从佛山新城滨河景观带处,可眺望位于潭洲水道上的灯笼沙。
随着灯笼沙等河心岛生态修复工作的完善,今后,佛山市民将欣赏到更多鹭鸟与落霞齐飞的美景,领略更多岭南水乡韵味、自然原野之美。
编辑:佛山自然资源微信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