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上午,潮州市博物馆迎来3件特殊的藏品——由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青龙古庙·潮州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共同捐赠3件潮绣蟒袍。该系列蟒袍绣制于1989年,系潮绣中的精品,填补了潮州市博物馆现代潮绣精品馆藏的空白。
名瑞集团董事长蔡民强回忆称,当年潮州市潮绣厂(名瑞集团前身)接到为青龙古庙绣制蟒袍的任务。时任厂长的他请中国工艺美术家林智成和刺绣艺术专家李春亮共同设计,并由李春亮主持创作全过程,从当时的刺绣车间挑选出60多位女工,日夜绣制,历时6个月终完成。
李春亮介绍称,当时,由于没有原型可参照,设计师们遍访街巷、遍查史料,最终才确定方案,并用真丝贡缎为面料,每件袍分为100多片绣片,分发给工人绣制,再将完工的各部分绣片组合缝制成衣。
“这是技术艺术含量极高的3件潮绣作品,是潮州文化、潮绣非遗艺术的具体体现。”李春亮表示,从用料等级、工艺等级及题材等方面考量,这3件作品都体现了潮绣的高端和精湛。其做工精致,图案绣法多样化,用传统的潮绣工艺,将丝绒线和金银线的各种绣法特别是潮绣特有的立体垫高绣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寄托了很多潮人对传统文化的情怀。
李春亮介绍说,依照传统文化,区别于皇家龙袍的五爪,这3件潮绣蟒袍绣制图案为四爪之蟒。其中,“安济圣王袍”总长178cm,肩宽75cm,每边袖长110cm,袍的前片和后片皆以正面蟒为主,刺绣图案以立体垫高绣法,眼眉的材料为纯兔毛,突出眼睛有神;两件“夫人袍”各总长136cm,以正面蟒为前片,后片为一只凤凰飞舞于海水之上,寓意龙凤呈祥。
当时,潮绣厂对丝绒配色精挑细选,并选用纯正的金银线来制作。据李春亮介绍,当年这3件蟒袍用了9.4斤手工打的金纱线和3.9斤银纱线,长度合计分别为2.6万米和1万米,“仅刺绣工钱便花了3万多元。”
历经8年穿戴,此后三件蟒袍“退役”。2013年,负责筹备广东省非遗项目——2014年度潮州青龙庙会的林永青发现这三件被烟熏黑且脏的蟒袍。次年,蟒袍再次回到李春亮手中。李春亮带领2名助手,小心翼翼地洗濯修复。半个月后,蟒袍焕然一新。在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中,精美的蟒袍大放异彩,吸引世界各地的观者驻足评点。
王伉研究会会长谢松青表示,这承载潮州人民记忆和传统文化的蟒袍被博物馆收藏,是其最好的归宿。
当天的潮绣精品捐赠仪式上,名瑞集团还捐赠了4套龙凤褂裙。据介绍,这4套龙凤褂裙分为四个档次,分别为密云、疏丝、卜心、平绣,系潮绣人1958年的设计,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制作完成的潮绣精品,体现了潮州婚庆文化。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伍茸表示,当天的捐赠义举,让潮绣精品走进博物馆记忆的历史殿堂,丰富博物馆藏品内涵,可以让更多人在博物馆这样具有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公共知识空间里感受潮州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