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粤读君和各位一起感受到《知否》那时老广爱吃的美食,不过,跟着他们一起吃吃吃,肯定会胖。
不过,除了跟着他们吃吃吃,还可跟着剧中的他们玩一些有趣的活动。譬如明兰齐衡在马场打球,抑或是出门踏青等。其中,那场马球让明兰出尽风头,她英姿飒爽,赚足了观众们的眼球。
2月4日就是立春了,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如果我们计划出门踏青,感受岭南古味儿春节,可以去哪呢?
你知道吗?在《知否》那时,岭南地区就修建了以广州为中心的数条古驿道。在郎国华先生所著的《岭海生名粤》这本书中,便为大家奉上了详细的宋代岭南的交通路线。如今,这些路线相继被开发成为风景名胜,假期缺运动的朋友就可跟着这本书,打卡大好河山。
历史上,南粤古驿道是中原人民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其就像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岭南古驿道,追寻《知否》那时的美好。
壹 打卡粤东,吃遍潮州美食
以广州为中心,有哪些可通过古驿道前往的风景名胜呢?在省内玩,很多人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就是粤东的潮州。
去了潮州,不仅可以爬爬号称“粤东第一名山”凤凰山主峰鸟髻,浏览潮州古民居,欣赏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绣等,还可以品品工夫茶,吃潮州20道名小食、23道名菜,更可以一一打卡潮州八景。
据《岭海生名粤》一书介绍,在宋代,老广们就已修建驿道通往潮州:一条是经循州、梅州,然后沿韩江到潮州;一条是沿海岸线北行,经海丰到潮州。
在南宋早期以前,广州和潮州之间就已经有上下两条道路,只是这两条道路的路况多不尽人意。这时,有个叫做林安宅的官员勤政为民,他在公元1159年号令主持修缮了从广州到潮州的道路,并作有《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记录。
那时期,当地官府不仅跟着泉州学习,设置驿站,还时常修缮,让每个驿馆都有较长的使用期。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在潮惠沿海交通线上创造性地设“庵”代驿,由僧人长住维护,为经行的客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庵”因有僧人的精心维护,既延长了使用寿命,又大大节省了驿馆的修缮费用。真是匠心独运之笔。
(知识点,get了吗?)
贰 穿越粤西,欣赏梧州八景
从广州出发到粤西的交通路线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走向大体是沿西江西行(珠江)经广西的梧州、滕州,即当时岭南文化另一个发源地苍梧郡;南行至容州的北流(今广西北流市)、陆川然后南下雷州,渡海直到海南岛。而这也正好就是现在很多户外徒步越野者南行的路线。
我们选择其中第一条线路,到了古苍梧郡,就可以喝喝六堡茶、吃些龟苓膏、纸包鸡、冰泉豆浆、岑溪古典鸡、上汤河粉、梧州腊肠等美食了。还可在这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打卡从宋代起就形成的著名的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粤读君内心os:咱们继续走走走的动力其实就是为了吃吃吃、玩玩玩啊!)
叁 去菠萝的海徐闻,感受碧海蓝天
此外,在西行南下古驿道之旅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打卡点——徐闻。从宋代再往前追溯700年,秦汉古船正在徐闻古港来往出入。自港口向北延伸,就是五岭山间、北江之畔的驴背马驮,演绎着2000年的驿路繁忙。
徐闻古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站在海边看徐闻,海天相接,碧波荡漾,大朵的白云在天上飘,浪花在沙滩上起舞,珊瑚依偎着黑石,还可以闻到带有丝丝咸味的海风。当你踏上这里清幽古朴的长街古巷,再穿过一大片的菠萝海,就会感受这座千年古港的活力与生机。
肆 过年寻根,就北上珠玑古巷
广州是宋代岭南地区交通枢纽,除了上文所说的省内交通线路,以广州为中心,更有两条路线是沿北江北上。
据《岭海生名粤》讲述,当人们经过韶州(今韶关)后,可分两条路线北上:一是经南雄州过梅关越大庾岭到江南西路,沿赣江北上。一是经乐昌越骑田岭,入湖南路,沿湘江北上。
(粤读君划重点!)两条北上路线中,过梅关(今江西赣州市大余县梅关镇)进入江西的交通路线比由乐昌(韶关市代管县级市)入湖南的路线更为重要。这也是官员赴任广东最常走的路途。多数官员来广东赴任,先是利用运河、长江和赣水,可“全家坐而致万里”,过大庾岭后来到岭南。
这时,想要在浓郁春节期间深入了解广府文化的朋友就可以去珠玑巷打卡了。
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其中,珠玑古巷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广东的宋代古巷古道,古朴风貌犹存。在那里不仅可以感受千百年来历史的遗韵之外,还可品尝南雄板鸭、南雄酸菜饺等地道美食。
以上便是粤读君为大家挑选的东西南北四条古驿道。
不过,有趣的是,在宋代的驿道就已有我们现在修建道路时所重视的绿化了。据《岭海生名粤》一书讲述,宋天禧年间,许申为韶州太守,“栽官道松榕树万株,至今行者感其德。”所以说,如果你去韶关,在古驿道旁看到千年榕树,那可是见证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啊!
因为路途险峻,又可能在荆棘中行走,宋代的老广就非常注意保护马。在宋人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的《岭南外答校注》一书中就说了,老广在给马加鞍时,不用鞯,只有桥、镫、贴腿耳;他们还会用黑色和红色给桥漆上颜色;为了保护骑马者的脚,他们就把马镫设计成中筒靴的模样。
此外,为了方便行人,官府会在道路旁凿井,以优惠条件迁徙人户于道旁,并设置路堠。据说北宋时,广州潮州、惠州之间的一百三十多里道路沿线,沙土弥望,四居无人,行人“以冒暑得疾者且半”,丹徙县令蒋圆在境内道路两旁开凿九十二眼井泉,“人赖其惠,号蒋公泉”。
入宋之后,广州一跃成为对外贸易大港,阿拉伯、波斯、印度等的商队蜂拥而至,丝绸、瓷器、茶叶、海盐等,经过港口出海,岭南交通越来越多的承担经济职能。广东的水陆两路交通驿道好似活力奔腾的动脉,源源不断地将物流、人流、文化在其中往来输送。
而这些古驿道,由港口而内地,由内地而岭南,由岭南而海外,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逐渐形成了广东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彰显了海外侨胞深厚家国情怀的归根纽带,是广东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今,我们在游览中感受城市的发展、文化的变迁,既燃烧了卡路里,又可以吃各地美食,更可领略岭南大好风光,过一个古味儿春节,何乐而不为?
最后,粤读君在这里也给各位拜个早年:祝大家猪事顺利,猪年大吉!
文字:Iris1 周笛 宋金绪
编辑:Iris1 周笛 宋金绪
统筹:郭珊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