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大屋
明清水乡
广州味道
……
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
是广州最有西关味道的重要街区之一
如果说
恩宁路未来将以
粤韵、创意文化为特色,
广州西关另一大重要街区
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
最突出的将是美食、非遗、民俗
近日,《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市政府批准。
根据规划,这一区域将打造为提供市民休闲文化娱乐的场所,展现岭南和广府文化的岭南园林式城市客厅。
西关特色代表地✚●○
该街区是广州古代城址以西、以历代人文胜景、现代城市公园和传统生活延续为代表的重要城市历史景观地。
整个街区以荔湾湖公园为中心,荔湾涌、西关上支涌和昌华涌构成“T”状水系,两岸分布泮塘村以及别墅公馆、西关大屋、龙津西路骑楼街等。
街区内传统建筑类型丰富:
逢源大街是西关大屋传统民居保留的代表区域;
泮塘村是历史城区内仅存的保留完整历史格局、肌理、风貌、重要公共建筑的明清水乡聚落。
该街区还是广州非遗的集中代表地之一,拥有仁威庙北帝诞、荔湾涌采青、龙舟等传统村落活动,以及粤菜、粤剧、木偶戏等传统生活要素。
街区内新建筑将严格限高✚●○
本次规划对街区内新建建筑的高度进行严格控制。
逢源大街片区新建或扩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高度不得高于12米;
荔湾湖片区新建或扩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高度不得超过12米,不宜高于9米;
南侧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围墙以西的片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限高放宽至24米。
规划还提出,严格保护荔湾湖公园中的五秀湖、玉翠湖、如意湖与小翠湖及荔湾涌、荔枝湾涌、昌华涌历史水系不被填土覆盖,并防止生活污水对其排放,保护其水质不受污染。
针对现在已经消失的泮塘村及其他区域传统历史水系,建议条件允许时恢复,不能恢复时,建议标识历史水系的信息。
建西关生活博物馆群和岭南园林博物馆群✚●○
规划也系统地提出了众多街区活力提升策略,包括四大主题——
“西关生活体验”主题
整合逢源大街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雕一彩一绣”、以及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蒋光鼐旧居、陈廉伯旧居、陈廉仲旧居、小画舫斋等,建立“西关生活博物馆群”,统一设计体验和游览流线,布置体验和展示内容。
“水乡生活民俗”主题
整合泮塘五约村内的特色民俗和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以及荔湾湖、荔枝湾涌、仁威庙、文塔,策划“西关水乡民俗节”系列活动,优化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和民俗活动,保护和提升民俗活动场所和流线,建立居民与游客的良好互动机制。
“岭南园林风景”主题
整合利用荔湾湖、荔枝湾涌边公共建筑和闲置建筑,建立“岭南园林博物馆群”,以西关传统岭南园林为风貌原型,保护和提升荔湾湖、荔枝湾涌景观,全面展示岭南园林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西关传统美食”主题
以泮溪酒家为核心,保护、整合、提升泮塘路、荔枝湾涌边的特色餐饮业态和营业空间。
资料图
那么
游客如何能更好地领略
岭南水乡和西关文化风情?
步行
长约5公里,途经泮塘村、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展览馆、荔园、荔枝湾涌、荔枝湾涌南岸的名人旧居、西关大屋社区、龙津西路骑楼街、文塔、泮溪酒家、非遗博物馆、梁家祠、仁威庙。
骑车
长约3公里,途经荔枝湾涌、荔枝湾涌南侧的名人旧居公馆、西关大屋社区、荔湾湖公园、荔湾湖北门、泮塘五约、仁威庙、非遗文化博物馆、梁家祠等。
游船
在荔枝湾涌、荔湾湖上设置摆渡码头,如文塔、荔园、泮溪酒家、五秀桥、海山仙馆展览馆等。各点相互接驳,长约4公里。
来源 | 广州日报、广州参考、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