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以首届中学生冬令营:提前感受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魅力

南方+ 记者

1月29日至30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下简称“广以”)举办首届中学生冬令营,来自8个城市、15所中学的45名营员在两天的时间内,与来自加拿大、英国、芬兰的外籍老师们近距离接触,提早体验理工科大学的学习与生活。

“在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求学并不容易。”开营仪式上,本科生院院长奥利·拉哈夫(Ori Lahav)教授鼓励营员们,面对挑战时,要被吸引,而不是被打败。

奥利·拉哈夫致辞。陈史 摄

奥利·拉哈夫教授表示,广以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为实现这一愿景,广以聘用全球顶尖的教师,招收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2018年,广以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是18家高校中最年轻的高校。

来自全国的这45名择优录取的营员们,在两天内体验到了什么样的理工大学生活呢?不如跟随记者脚步来看看。

来自8个城市、15所中学的45名营员齐聚广以。陈史 摄

体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生耳目一新

“细胞就像橡皮泥,可以捏成不同形状。”物理课堂上,徐新鹏助理教授利用这个比喻,瞬间抓住了营员们的注意力。他用这个有趣而又贴近生活的例子解释了其研究成果:细胞形态可以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进行自由快速的转换。

徐新鹏助理教授教授物理。林乐 摄

化学课堂上,Jamie助理教授用“套娃”来解释不同相态的物质相溶的原理。为让营员体会快速制冷而形成小冰晶与缓慢制冷而形成大冰晶的差异,Jamie现场用实验演示,利用液氮和牛奶做出冰淇淋,营员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声。

化学课上,Jamie助理教授演示实验。林乐 摄

“这与高中的教学模式很不同,高中老师常告诉我们,不要钻牛角尖。”在观看完一个关于纤维的教学视频后,来自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的高一学生陈嘉彧表示,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很新鲜,让她想要主动去思考和提问。

考虑到大多数营员之前并未接受过全英的教学环境,外籍老师们尽可能地用简单实在的例子使他们能够理解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并且告诉营员研究方法以及它的意义。

在英语课堂上,这种启发式的学习模式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英语老师Connie组织营员们分组讨论,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并进行交流。课堂气氛一度活跃起来,营员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林乐 摄

来自潮州金山中学的两名高二学生洪梓和庄嘉琳课后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体验式课堂注重口语表达,让她们有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高中课堂上单纯听老师讲很不一样,十分有挑战性。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高三学生郭骐鸣表示,全英教学模式并非难以接受,他很享受外教老师的“纯正口音”。

“他们开口回答问题时,忘记了自己说的是英语,非常专注地回答问题,”Connie老师认为参加冬令营的中国高中生都非常聪明,“他们非常聪明,回答的答案很有逻辑,展现了他们自己的思维。”

朋辈导生助营员了解原汁原味的广以生活

两天的时间,营员们不仅聆听了四位老师提供的多学科体验课程,还住进了广以的学生宿舍,品尝了学校食堂的佳肴。

据悉,本次冬令营还给营员们安排了志愿者导生,以便营员们了解原汁原味的广以生活,并得到课堂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更好地适应广以校园生活。

营员与外籍老师在食堂进餐交流。

在学生活动中,营员们体验了一把合作共赢的快感。他们随机组队,然后以能够展现团队特点的主题设计一张海报,并演讲展示。紧接着的环节,他们被要求选择几张心仪的图片,将其串联起来创作一个故事,之后上台表演。

在各自演示小组成果之后,营员们展开了一番交流讨论。郭骐鸣说,这样的活动加深了他对“团队协作”的认知,打破了高三刷题的固定套路,开拓了视野,提供一些了创新思维的方式。

“活动氛围很好,营员们自然而然地放开了自己,一点也不羞于上台表演。”志愿者导生陈可说。营员们还因此结识了不同学校的朋辈学子。汕头市聿怀中学的高三学生马少琪参加完活动之后,直言非常憧憬未来能在类似的理工大学读书。

“这是我第一次来广东省,经过此次冬令营,让我感受到汕头这座城市的友好和大学生活的美好,我非常期待能考取理工科高校。”来自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三学生王若愚在微信群上发表了自己的感受。

【全媒体记者】余丹

【实习生】胡少华

【通讯员】林冰淳



编辑 陈圆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