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扎黑
春节即至,团聚总是令人欢喜,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每到这个时候又不得不忧虑一些“春节烦恼”。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日前推出的一项联合问卷调查显示,受访的2001名35周岁以下已婚人士中,70.0%的已婚受访青年正被“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困扰。另一份网络调查显示,20-24岁年龄段有29%表示被催婚,25-28岁年龄段有43%被催婚。
这恐怕是“春节烦恼”中最具代表性的话题了,它折射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家庭、亲情的观念,但更是社会演进的结果——
一方面,现代社会加剧了个体的流动,人们学习、工作早已不再局限于出生成长之地,随之而来的是婚姻家庭关系超越了地域边界,空间距离拉大了,才有了过年去哪里的选择题;另一方面,则是观念的剧变,无论是教育的熏染还是经济上的独立,都让年轻一代有了越来越强烈的个性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
回顾一下这些年的“春节烦恼”种种争论,与其纠结于这些“烦恼”,甚至为此而争吵闹心,倒不如正视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泰然处之。
有些“烦恼”并不是难以解决的。以“过年回谁家”为例,大可以像专家建议的那样,两边轮换着回。再守着什么“哪有在女方家里过年的”那种“大男子主义”想法,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必须听我的”,大概就属于“身体进入了新时代,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了吧。
思路再开阔一点,还可以选择“反向过节”,把一方父母提前接到家里,等到吃过了年夜饭再“错峰”到另一方家里去探望,如此与两方长辈都有了团聚的机会,岂不是一举两得。
再说催婚。虽然年轻一代在微博上、朋友圈里吐槽颇多,然而至少笔者在前述那份网络调查中看到,只有10%的表示“不理解,不明白”,另外两个选项中虽然认为父母的话有无道理的几乎各占了一半,但都表示“理解”。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都认可长辈的苦心,冲突的只是价值观而已。如此,相比争论孰对孰错,心平气和、直接了解、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未尝不好。
也许上面这些讨论并不能涵盖问题的全部,也未必能帮每个人解决问题,但想来想去,总觉得这些“烦恼”即便再令人头大,落到现实中也无法超越父母与儿女之间天然的情感。
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妨多一些换位思考。再佛系一点,长辈要催婚就任他们说去吧,毕竟春节也就七天。
【校对】吴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