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河源新型职业农民风采⑤邱华龙:情系家乡放弃高薪承包山田种稻养鱼种沉香

南方+ 记者

年底已是农闲季节,大多数农民都会放下农活,在家中享受一段难得的闲暇。而龙远沉香生态园的邱华龙却依旧忙活着。农时不等人,他要赶在春节前把沉香苗培育出来,以便沉香苗能赶上明年春天的生长期。

沉香园苗圃。

趁着天气稍暖,他还让员工在山里挖了些金娘子,准备栽种在进园的道路两旁。“到了明年开春,路边就会全是金娘子开的花,很漂亮。它的果实也有药用价值!”邱华龙选择栽种的树也正如邱华龙本人一样,既浪漫又务实。

回乡前,邱华龙一直在深圳工作,凭借专业技能,他曾经做到了公司技术总监职务,因为心中的一份建设家乡的情怀,也因为对农村事业的热爱,他选择回乡创业。

邱华龙接受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采访。

“本来只想浅尝则止,没想到玩得这么大。”邱华龙干开的农村事业确实很“大”。他创立的河绿沉香园区主要集中在船塘镇大坑水库周边,整个项目占地总面积7402亩,规划了“一心四区一谷”六大功能区,规划期长达5年。

这也意味着,从2018年到2022年,整个项目都处于持续投入阶段。邱华龙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1月,公司已经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

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的是沉香现代产业园区,也就是河绿沉香园中种植沉香的区域。邱华龙说,大坑水库,是整个船塘镇人生活、农业用水的水源地,因此环境保护相当重要。大坑水库周边的土壤属砂石土,土质疏松通透,土壤中有甲壳虫类生物,对于沉香的生长相当有利。沉香除具备药用价值外,还是一种绿化树。当时之所以选择在大坑水库周边种沉香,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沉香园区。

除了沉香园,邱华龙正在筹建的还有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该区将开设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和特色农业种植资源圃。该区建成后,将种植原生态有机水稻,放养鲫鱼,形成鱼稻共生基地。

前几年,该区因过度施用化肥,导致土地中的重金属超标。邱华龙接手后,头两年只引水灌溉,暂让田地闲置。今年,土地养护达到有机种植标准后,邱华龙才开始种水稻。与水稻共生的鱼苗也是今年才放养,“我们走精品高端路线,稻花鱼可能会养殖两年,等它们长天五六斤后才捕捞。”

稻鱼混合种养基地风景优美。

稻鱼混合种养基地的水稻已收割,鲫鱼仍潜在水底。

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旁边,是邱华龙规划的农村旅游接待中心,也是整个生态园区的核心地带。游客在这里既能欣赏大坑水库的景观,又能欣赏鱼稻共生的情景。生态园还规划了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区、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区、生态涵养谷等板块,游客来到这里,可以开展爬山、徒步、观光等各式休闲娱乐活动。

放弃大城市的高薪职业,回到家乡山村种田养鱼,大多数人都很难理解,但邱华龙却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两年。如今,河绿沉香园的规划正在慢慢地一件一什地成为现实,园区所在的石岗村也渐渐地恢复生机——河绿沉香园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众多村民回乡就业,石岗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喽。

邱华龙的愿望是将河绿沉香园打造成大型田园综合示范单位,带动家乡人一起脱贫致富,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河源乡村振兴事业尽自己一份力量。

【全媒体见习记者】余佩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实习生】张哲

编辑 刘晓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