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贾英竺:让临深片区通勤者感受到“回家” | 直击广东两会

南方+ 记者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建设已迫在眉睫”“我们迫切需要让往来临深片区的通勤者,感受到是‘回家’而不是在‘出差’”“希望省政府可以把深圳的办校需求优先纳入省里的高校规划中”……

2019年1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在进行。记者采访到了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英竺。他今年带来了加快临深片区轨道连接、加快深圳高等院校建设等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建设已迫在眉睫

“在地铁和国铁层面,市民都有一定的获得感,唯独城际轨道,这些年没有特别大的感受。”贾英竺介绍说,轨道交通有三个层面:城市内部的“地铁”“城际轨道”和更远距离的“国铁”。三者针对不同的需求,解决不同的问题,市民对其心理预期也不同。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际轨道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贾英竺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际轨道目前已经很难连接到城市中心区,地铁占用地下空间,国铁高铁线路切割空间,以后会越来越难。“现在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要尽快落地的问题。”

用地铁连接临深片区

从无到有修建城际轨道耗时耗资,且难度巨大,是否有更具操作性的方式?

贾英竺提出一个建议:加快临深片区轨道连接。“西边11号线离东莞市长安镇不到10公里,6号线到黄江就几公里,10号线可能要经过凤岗,14号线到惠州,也就十几二十公里的范围。”

“每天有几百万人往来深圳和临深片区。我们迫切需要让他们感受到回家,而不是在出差。”贾英竺表示,用城市轨道将临深片区用通勤的方式解决掉,首先可以缓解土地问题,其次可以增强深圳的辐射力。

以深圳地铁、广佛线为例,贾英竺表示,目前“跨市建设城市轨道”还受限于审批体制和运营体制等问题。“但在大湾区背景下,体制问题不应该成为问题。”

高校设置上深圳缺乏自主权

“深圳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连广州的1/10都不到,比大连、青岛、宁波这几个计划单列市都要差。”贾英竺表示,深圳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与深圳的发展并不匹配。高等教育是深圳的短板。

“虽然深圳市政府一直在推进,但因为现行管理体制的原因,深圳在高校设置上是缺乏自主权的。”据介绍,目前国家对高校设置的体制是“三级办学”“两级管理”。深圳想要办学需要先向广东省申报,通过后再向教育局申报。

该如何补深圳的高校短板?贾英竺表示,首先,希望省政府可以把深圳的办校需求优先纳入省里的高校规划中;其次,希望可以给予深圳现有高校(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以更多的资源,譬如申报“985”“双一流”等类似计划的机会。

“高等教育是教育金字塔的顶端,高等教育做得好是提高城市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一种好方式。”贾英竺表示。

【见习记者】何雪峰

【摄影记者】朱洪波

编辑 黄靖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