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河源新型职业农民风采④张艺强:华农学士从华南植物园转耕龙川田野

南方+ 记者

199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张艺强,一直在华南植物园从事水稻品种研发工作。2006年,他开始在河源市龙川县推广优质水稻品种,为农户提供水稻产业化服务。现在他的主战场是龙川,身为龙川水稻种植协会会长的张艺强,还是龙川稻丰源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越王贡米创始人。 

张艺强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龙川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这得益于龙川县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大力推广国家、省农业部门优质超级稻品种。龙川县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55万亩左右,年均产稻谷约28万吨。 

张艺强就是行走在龙川稻田埂上,推广水稻新优品种、提供专业服务的一员,龙川大概15%的水稻种植户直接或间接接受过张艺强的技术帮助与服务。张艺强认为,龙川生态环境优良,具备晚造水稻的最佳气候条件,拥有优秀的品种资源者,如果开展标准化种植、收购、仓储,生产的大米一定是最优质的大米。2016年,张艺强与妻子成立公司,创建了自有品牌“越王贡”。 

龙川县通衢镇梅城村越王贡米基地金黄的稻田。

“‘越王贡’名称取自南越王赵佗,‘贡’代表我们生产的米是最好的。现在越王贡米是龙川县米类第一品牌,河源市米类三大品牌之一。”张艺强自信满满地说。 

张艺强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回河源创业,是因为河源是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保障。目前他们的种植区主要在龙川,将来种植范围还将扩展到河源其他县区。他们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参与振兴广东丝苗米,生产最优质的河源丝苗米。 

张艺强一直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在龙川县各镇设有30多个“三农服务点”。张艺强介绍,公司自有1000亩生产基地,采用绿色防控,施用有机肥,生产优质生态大米、富硒米、富硒黑米等高端大米。他们与农户合作,直接带动约五六百户水稻种植大户约5000亩水稻订单;全县约1万水稻种植户购买他们的种子或接受他们的服务,影响约5万亩水稻。公司还与通衢镇锦太村、华城村、旺宜村60户贫困户签订合约,定向收购贫困户大米,开展精准扶贫。 

“我们一直倡导优质优价,在我们收购服务区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农民卖得非常开心。”张艺强说。2018年他们推出的早稻品种泰丰优208以每担140元的保护价格收购,高出国家保护价20元。晚稻品种野香优莉丝保价每担180元,约种植1万亩;野香优9号保价每担160元,约种植2万亩;泰丰优55号,保价每担160元,约种植5000亩。2019年他们还将增加两个早造保价160元的新品种。 

目前越王贡米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和网络微店销售,富硒黑米每公斤卖52元,富硒米每公斤卖40元,家庭优质米每公斤卖12元,普通米每公斤卖6元。2017年公司销量约200吨,2018年达500吨。2019年计划与龙川南越王电子商务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大规模网络与物流发售。 

张艺强说:“为了支撑品牌长远发展,实现良性循环,2017年公司成功申报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项目。”项目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了龙川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稻谷烘干、加工、储藏中心。中心引进的烘干设备,对稻谷实行标准化烘干,减少了稻谷爆腰率,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当地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谈到未来规划,张艺强坦言,他们将要农旅共融,以农促游,以游带农。在做强种植、加工的同时,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目前他们已在龙川县通衢镇建设优质稻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已经开展格桑花海、郁金香花海观光项目,荷花节、垂钓节等休闲活动,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的荷花园。

张艺强说,创业过程中有很多艰辛,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瓶颈,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深厚的农业情怀和科技兴农的梦想,对国家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期待支撑着他一路前行。

【实习生】张哲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全媒体见习记者】余佩

编辑 刘晓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