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两个南海人的一次相遇,为中国制造的盛况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这俩人分别是中国著名民族企业家陈启沅,广东近代机械制造业先驱的陈澹浦。
他们的交集,就发生在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身上。
被高昂造价逼出来的“自主研发”
时间回到1872年的春天。南海西樵人陈启沅在越南经商,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后回国考察,看到自己家乡南海手工丝织业的发展状况,他预感:随着国外机器缫丝厂的进入,传统丝织业必然受到冲击。如果引入缫丝机,状况则大不相同。
不过,当时的机器缫丝设备主要为英、法两国生产。陈启沅了解到,可供300个缫丝工人工作的全套缫丝设备约需白银20000两,设备安装和调试费用为白银5000两。面对巨额投资,他萌发了自己造缫丝机的想法。
陈启沅弄清缫丝机的原理后,计划以船用蒸汽机为动力,并设计了缫丝机的图纸。但是,找谁制造呢?经过多方打听,陈启沅打探到了广州一家名为“联泰号”的机器作坊口碑不错。
“联泰号”的创办人,正是陈启沅的老乡——南海丹灶人陈澹浦。
陈澹浦生于1815年,丹灶良登村村尾坊人,从小就对机器很有兴趣,青年时曾兴办机器手工作坊制作铜纽扣出售,并广受邻里好评。
随后,陈澹浦迁到广州十三行豆栏上街,开办“联泰号”机器作坊,继续制作铜纽扣、缝衣针等小五金,并增设了各式机械维修业务。那时停泊在广州的外轮不少,总要维修保养机械,陈澹浦大胆地将各类生意承揽过来,安装蒸汽机、加工各式零件。“联泰号”因此在广州小有名气。
陈启沅慕名前往“联泰号”。历史性的交集,就此展开。
两个陈姓南海人创下的历史佳话
相比以前制作小五金、维修机器,这次制造一台缫丝机,对陈澹浦而言也是一个大工程。好在陈澹浦的二子陈濂川、六子陈桃川都已是技术好手。父子三人对着图纸认真琢磨、研究、讨论了三天,最终才决定承接制造机器缫丝机。
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无从得知,陈家父子在这三天思索了哪些技术上的难题。但决定接下这个挑战的陈澹浦,没有让陈启沅失望。凭借过硬的手艺,陈澹浦父子注定要在那个时代留下印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改进,陈澹浦父子三人最终在187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机器缫丝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继昌隆缫丝厂,也由此得以正式投产。
受机器缫丝机的冲击,当时中国生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正处于日渐式微的阶段,陈澹浦父子创造了国内第一台机器缫丝机后,国内沿用上千年的手工缫丝逐步被机器缫丝取代。“厂丝”的竞争力远高于“土丝”,这也大大促进了当时国内种桑养蚕业、机器缫丝业和生丝贸易业的持续发展。
继昌隆缫丝厂出品的“厂丝”质量上乘,款式精良,由此远销欧美。可以说,制造了缫丝机的陈澹浦父子立下了奇功。也正因如此,继昌隆缫丝厂发展壮大后,陈启沅仍然将机器缫丝机制作安装工序交给“联泰号”负责,“联泰号”也因此在广州名声大振。
陈启沅和陈澹浦,由此创下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佳话。
匠心成就“机械制造第一家族”
但陈澹浦对中国制造的贡献,绝不止于此。细数陈澹浦家族可以发现,在中国近代制造业发展进程中,这个“中国近代机械制造第一家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从地铁广佛线沙涌站下车,走过芳村大道东再到杏花大街,就到了宏信922创意产业园,这是协同和机器厂原址所在地。1915年,中国第一台柴油机就在这里诞生。
对很多老广州人来说,广州柴油机厂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广州的骄傲。而协同和机器厂正是广州柴油机器厂的前身。鲜为人知的是,协同和机器厂的创办人正是陈澹浦的侄孙陈拔廷。
“第一台柴油机安装在一艘叫‘海马’的客轮上,在广州、梧州、南宁之间航行。此后,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航运业被协同和掌控,协同和成为华南最大的柴油机机器厂。”《南海市志(1979~2002)》副主编、南海区档案局地方志科原科长张莹说。
能被称为“中国近代机械制造第一家族”,陈澹浦家族的成就,远不止于此。
陈澹浦的儿子,制造了广东第一艘平底浅水轮船、第一台煤油机和第一座大型农田排灌站,培养了数千名技术工人,被称为“机器老人”
他的孙子,设计制造了第一艘由国内民营工厂生产的蒸汽机拖轮“江波号”等系列轮船,打破了当时外国蒸汽机拖轮垄断珠江航运业的局面,被载入广州造船史册。
他的后人,多为机械制造高手,在广州、顺德多地创办机器厂,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留下一批“机械宝贝”……
南海的这个匠心家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制造财富”,这个家族本身,也是“中国制造”的宝贵财富。
从南海出发,让极致匠心走得更远
陈启沅和陈澹浦,他们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兴起,在历史中留名,也为南海这座城市,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
目前的南海,民营企业数量已正式突破10万大关,是全国县区级城市平均水平的10倍;南海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典型的“6789”特征:贡献了GDP的63.7%,税收的77%,城镇劳动就业的85%和企业数量的90%;同样在南海,民营企业大多专注实业,坚守品质,在制造业领域涌现出一批足以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隐形冠军”……
时光飞快,100多年匆匆而过,但陈启沅的抱负和陈澹浦家族的匠心,始终是南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也是南海企业家始终未变的价值追求。
正如南海知名企业坚美铝材,全球最高的10座地标建筑中,有5座都使用了其产品。“买最优质的、难做的铝型材就找坚美”,成为市场的共识;又如精铟海工,它是国内海洋工程核心设备“三件套”的市场冠军,也是全球唯一的海上平台核心装备试验机的创造者,其背后同样是对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极致匠心追求。
极致匠心背后,是一大批追求卓越的大城工匠,南海对此也给予了最高的礼遇。2017年8月8日,南海高规格召开“大城工匠”命名大会,精铟海工董事长李光远、坚美铝材总工程师于志龙等30人入选;同年12月5日,承安铜业、蒙娜丽莎陶瓷等首批70家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浮出水面”,成为书写下一个“南海故事”的坚实支撑。
工匠精神是南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也是支撑众多民营企业扎根实业、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正是基于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南海才能创造出“十万民企 冠军集群”的发展传奇。“千百年来,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在改变着南海,正是这样的工匠和企业家在不断续写着南海的光荣与梦想。”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说。
从历史荣耀中走来,向光明未来再次出发!我们有理由期待:让极致匠心扎得更深、走得更远,南海一定会创造出更大的惊喜。
【撰文】肖霞 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