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忙碌哥”累倒了,曾教转近两千名服刑人员

南方+ 记者

1月2日16时21分,元旦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北江监狱四监区监区长夏利民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后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当天不幸离世,年仅45岁。直到生命燃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召集分监区长会,与同事确认晚会排练事宜,反复查看新监区管理和警力调配情况……

作为该监区党总支书记,夏利民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层24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4年来,他成功教育转化了近2000名服刑人员。近日,记者走进北江监狱,采访了夏利民的家人、同事以及被他教育改造过的服刑人员,试图还原他生前的点滴故事。

监区安全守护者

“细到不放过一颗螺丝钉”

1995年大学毕业后,夏利民被分配到了北江监狱工作。“监管安全无小事。”24年来,夏利民为了监管安全稳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因为工作很拼,同事们有时叫他“忙碌哥”。

北江监狱第四监区三分监区干警杨业钊对夏利民的工作风格深有体会。“他经常跟我们说,干警是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基石,要守土有责、守土有为。他还经常突击检查安防措施到位情况,确保安全监管做到万无一失、滴水不漏。”

  要想忙中不出错,还需要心特别细。去年底,北江监狱从旧址整体搬迁到现址前夕,杨业钊曾陪同夏利民去新监区检查。夏利民在一个楼层发现有一颗很小的螺丝钉松脱,当即要求干警们进行地毯式排查,“要确保服刑人员搬进新监舍之前,不能出现任何类似小的隐患”。

北江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于啟林告诉记者,一颗小螺丝钉、一个小瓷片等任何一个有危险的小物件,都可能会给监狱安全带来安全隐患。“要防止服刑人员用来自伤或者伤害他人。”

采访中,在夏利民工作过的办公室,同事们拿出了他生前获得的荣誉证书,铺满了半张会议桌,北江监狱、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司法部颁发的荣誉证书有几十项。桌子另一半则放了数十个笔记本,密密麻麻都是他的工作记录。

服刑人员挽救者

“开不同的锁要用不同的钥匙”

监狱服刑人员中,有很多人因刑期较长、家庭变故等原因,对前途失去信心,消极改造甚至对抗改造。面对这些“刺头”,夏利民组织干警成立攻坚小组,制定教育改造方案,他常说:“开不同的锁要用不同的钥匙。”

服刑人员林某(化名)因曾犯盗窃罪、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来到监狱后经常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冲突。去年初,林某得知母亲患了肺癌情绪更加不稳定。夏利民认为,林某心结没解开始终是个大问题,于是推动监狱派出干警前往林某家里了解情况,并用摄像机录制了一段视频。看着视频里母亲和多名亲人对自己的鼓励,林某当场落泪。从此,林某的改造态度有了一个大拐弯。

得知夏利民因公牺牲的消息,一名刑满释放2年的陈姓男子在网上留言说: “我从四监区刑满出狱时您对我说的话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我回归社会已经两年了,您教我的事情我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地去做,现在母亲原谅我了,还结婚了,妻子也快生小孩了……我现在懂得了珍惜家人、守法、爱国、爱社会、做个好公民……谢谢您,尊敬的夏利民监区长。”

据北江监狱介绍,夏利民24年的狱警生涯中,成功教育转化了近2000名服刑人员。

对话夏利民妻子赖宇丹:

“他努力为两个孩子做出榜样”

夏利民和妻子赖宇丹育有一双儿女,幼子不到3岁。在赖宇丹眼里,丈夫是个“工作狂”:几乎每天天没亮就出门上班了;晚上下班回家,就坐在沙发上,“累到不想说话,躺下就能睡着”。去年底监狱搬迁,她更是很难见到丈夫影子。

繁忙之余,夏利民会主动去买菜给家人做饭。他严于律己,希望为孩子做出榜样。赖宇丹说,去年丈夫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高兴地发视频给女儿看。平时话不多的女儿受到鼓励,报名参加学校演讲比赛拿了二等奖。

妻子说,夏利民心里一直藏着一个遗憾:2008年冬,因奋战在抗冰灾、保障服刑人员安全工作一线,远在老家的父亲去世他没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没能为老人家送终,成了他一辈子的痛”。父亲去世后,母亲不习惯广东的气候,在老家独居。夏利民担心母亲,坚持每天打3个电话询问情况。“进监区之前打一个,中午打一个,晚上打一个。”

狱警工作特殊,进监区不能带手机,常跟外界失去联系。很多家属都有意见,容易闹矛盾。夏利民为了让干警们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曾组织家属进监区活动,让家属更好地理解狱警工作性质。他还能记住监区90多名警察家属的名字,谁家遇到困难他总会及时伸出援手。

【记者】祁雷 

【通讯员】尹华飞 阚淼

【校对】曹柏英

编辑 唐嘉欣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