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双折叠手机的亮相,宣称应该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不料引来了一场不知是较真还是“碰瓷”的口水战。
小米“第一台折叠屏手机”这个噱头,可能忽略了另一家厂商柔宇的存在——尽管此前,柔宇并不是一家手机厂商,但它坚持认为自己采配得上这个称号。于是,柔宇被彻底激怒了。
1月24日,柔宇CEO刘自鸿在朋友圈中表示,“When they go low,we go hard”;同时,刘自鸿还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引发的口水战
“小米双折叠手机来啦!”1月23日,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微博上展示了其首款小米双折叠屏手机,他说,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四驱折叠转轴技术、柔性盖板技术、以及MIUI适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
他说,这种对称双外折叠的形态,完美结合了平板和手机的使用体验,既实用又美观。虽然还是工程机,考虑未来做成量产机发布。在命名方面,想到两个:小米Dual Flex,小米MIX Flex。
为此,小米董事长雷军还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雷军:双折叠屏手机公布,小米为什么能够不断创新?》的文章,阐明小米一直都在持续创新。且小米的“创新源于热爱、源于精益求精、源于和用户交朋友。”
小米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真的稳了吗?就在3个月前,柔宇科技在北京举办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售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发布会现场,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从口袋中取出一个手机大小的产品,轻松掰开则变身为平板电脑,折叠后即可收回口袋。
与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手机企业采用第三方供应的屏幕不同,FlexPai采用柔宇科技自主研发的全柔性显示屏——柔宇“蝉翼”柔性屏。
柔宇:小米不过是买别人尚未量产的概念机
1月24日,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首先通过微信朋友圈炮轰小米“全球首款双折叠屏手机”是三无(无技术、无量产、无整机)概念机。
樊俊超表示,当看到小米总裁大言不惭地说“在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一台双折叠屏手机,应该也是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立刻发现有些公司和他们的最高管理层就算做再大也无法真正赢得业界和用户的尊重,难怪业界那么多人瞧不起他们,因为这种很low的价值观不值得尊重。
“屏幕核心技术专利,产线啥都没有的手机组装公司,买个别人的尚未量产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就说自己攻克了柔性折叠屏技术,作为上市公司,难道只是重而无基,信誉何在,不怕被告?国际媒体会对此作何评价?这就是为什么像这样的中国公司在国内炒概念风生水起,在国际上却从来得不到尊重和认可,因为它们不仅只会抄袭模仿而没有真正的创新,甚至还公然造假。这样公司的优秀员工们应该为公司和高管的价值观感到羞愧而主动辞职绝不同流合污。”
樊俊超说,自从全球首款真正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柔派在2018年10月份发布并在柔宇官网销售以后,发布各种类似概念手机的公司越来越多,但除了三星LG都是买别人还无法量产上市的概念性柔性屏,整机就更差十万八千里才能上市销售。“目前全球范围同时有自己核心柔性屏技术和柔性终端产品如可折叠手机技术并且两者都能量产的公司只有柔宇,三星在2019年会是第二家……只会在国内炒概念以假乱真,混淆视听,那样真的很low。……把产品拿到欧美发达国家去销售和展示,看看人家认不认可尊不尊重。”
随后,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在微博上表示,When they go low, we go har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柔性显示能打破手机同质化格局?
对用户来说,你真的需要一台柔性显示手机吗?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如何以新科技刺激市场成为各厂商努力的方向。目前,“全面屏”之争已逐渐进入瓶颈,“柔性屏”正成为手机市场的下一剂强心针。
然而,可折叠手机看似炫酷,也不妨碍可折叠手机能赢得一部分已经玩腻直板触屏手机、愿意尝试创新产品形态的用户,但目前来看,直板手机仍然是主流,可折叠手机在用户体验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还要需要考虑成本、可靠性、供应链元器件量产情况、市场接受程度等方面。
相比手机市场,“柔性屏”未来在智能设备中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包括交通、家居、教育、时尚等在内行业领域都有机会发展为“柔性屏”的应用场景。
以“智能家居”为例,如今“柔性屏”已经在智能手表、音箱等上有了部分应用,用户能够通过这些产品上的柔性屏幕多角度地获取资讯信息,同时获得更丰富的操作空间;未来,随着开关、遥控器、沙发等日常家居产品也搭载上“柔性屏”,资讯传递以及人机交互将迈入新一阶段。
此外,“柔性屏”在不久的将来也有望进入无人驾驶等深层次“智造”领域。业内人士指出,借助“柔性屏”的特征,未来其能够结合汽车的流线型设计与车体实现无缝贴合,从而取代现有车载显示屏、设备启动按钮,甚至手刹等,作为新型的车辆操作系统使用。
记者观察
手机红海之下,柔宇还有多少机会?
在手机市场大局几乎已定的背景下,柔宇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闯进来,但在这片已然红海的市场之中,柔宇还能获得多少机会?
2018年已经过去,对国产手机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年,煎熬的一年,市场寒冬比预想的要漫长,寒流比预想的要猛烈,金立破产,锤子折戟,魅族衰退。两三年前,当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喊出,未来手机市场仅能剩存三五家时,如今,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地在上演。
手机厂商目前正急于开拓新的增长点。 1月14日,OPPO宣布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推出子品牌“智美心品”,以保证OPPO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善智能家居品类,吸引消费者。
众所周知,OPPO与vivo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是公认的在新战略选择上比较谨慎保守的厂商。前几年平板电脑、可穿戴产品火热的时候,这两家厂商却依然很克制,还是坚持以手机为主,但现在也坐不住了。
几乎是前后脚,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2019年小米将正式启动“手机+AIoT(即AI+IoT)”双引擎战略,作为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同时未来5年,小米将投入超100亿元布局AIoT领域。
原本在柔性显示、可穿戴产品上做文章的柔宇,突然反向进入手机领域,喊出“‘折叠’下一个十年”的口号。这无异于一次大冒险。
这种冒险表现在多方面,比如,首先是量产能力。柔性的可折叠屏幕产能如何,柔宇刚在去年6月份投资110亿元建立一条柔性屏的生产线,想要达到量产的规模,短时间内估计无法实现。早在2017年10月,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京东方实现量产,现场向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国内终端厂商交付,可以试想,如果京东方也进入手机制造领域,昔日客户变竞争对手,又会是怎样一个结局?
柔派手机面临有价无市的局面。在柔宇官网上,还是以预付定金的方式参与购买,而8999元的定价,市场真的会买账吗?
手机市场存量巨大,后来者跃跃欲试,但终究逃不过垂死挣扎,例如格力手机。如果柔宇凭借自己的研发实力,进军上游供应商领域,还可以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进入一个供应链非常长并且非常陌生的链条中,恐怕也非常吃力。此外,5G商业化在即,目前还没看到柔宇在5G领域的技术和专利储备,而全面屏时代就已经清楚地表明,紧靠外观上的比拼很快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
柔宇针对小米的“三无”产品的炮轰,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的确,相比技术创新,小米更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故事,但好技术需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将其推入市场,与苹果、三星相比,这几乎是国产手机崛起的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柔宇的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还是深圳高交会等多个场合,南方+记者见到的柔宇所展示的折叠屏手机,从未走出过那个球形透明玻璃盖。这似乎透露出柔宇对其技术和产品的不够自信。
你看好柔宇进入折叠柔性屏手机市场吗? 看好 不看好 不关心 提交
【记者】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