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肇庆之旅——第一站:品尝西江河鲜,享受美味 无边!

文明肇庆
+ 订阅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味道。而这份味道,最直接地便是反映在“舌尖上”。舌尖尝到的味道是怎么样的,大抵就是这座城市给你留下的印记。所以,常常一道美食就能代表一座城市,也能让人们想起这座城市,这就是美食的力量。
山水城市,人文肇庆,这是肇庆刻在血液里的风味,自然而然,也成了肇庆美食的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生长于西江边,长饮西江水的肇庆人来说,蕴藏在西江中的丰富河鲜“宝藏”,自然也成了他们手下的一道道美食。肇庆人的餐桌上总是鱼香四溢,虾蟹满盘。从鼎湖至端州,再到高要、德庆、封开,一波又一波的鱼虾蟹蚌,鲜甜味美。到肇庆来,品尝西江河鲜,享受美味无边!
西江疍家渔民每日出江捕河鲜,一天辛勤劳作,满载而归,把捕捉到的鲜美河鲜送到市场和各家食肆。
端州城,西江大桥下,有一个由当地渔民自发形成的小型河鲜交易市场。每天下午,一艘艘渔船在江滨堤外,西江河边这里靠岸,渔民将刚刚从河里捕捉到的新鲜的河鲜摆放在摊位上,任人挑选。由于傍水而居,这里的居民都有一双辨别河鲜的慧眼,对每种河鲜都了如指掌,西江河虾、和顺鱼、边鱼、笋壳鱼、黄骨丁、黄沙蚬、河蚌······,他们挑剔地挑选自己喜爱的河鲜。
而西江边一家家专营西江河鲜的酒家、餐厅,这里河鲜品种更多。各式时令河鲜,河虾、边鱼、黄沙蚬、?追、鲈鱼挞沙,和名贵的三黎鱼也一应俱全。
西江南岸的高要乌榕新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民村,这里临近西江,河鲜丰富,这里的河鲜街远近闻名,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最新鲜、最肥美的河鲜。还可望江观景品河鲜,凭借这样的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食客。
吃喝于江边的肇庆人,对新鲜河鲜的苛刻要求,也养刁了他们的胃口。不仅河鲜的原料讲究鲜,就连烹饪也是要保留那一份鲜美。喜欢清淡的肇庆人,在烹饪上更是显露无疑。由于靠着“母亲河”西江,肇庆菜也叫西江菜,属于广府菜系。河鲜在肇庆人的口味里,大抵都是以清蒸和炆煮为主,清蒸是最能检验水产品质量的做法,能呈现出河鲜的鲜嫩爽滑,保留河鲜的原汁原味。
西江边鱼细嫩肥美,有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榄角蒸边鱼,尤为惹味。边鱼鱼身宽阔,银白色的鱼鳞闪闪烁烁,雪花白一样的鱼肉,佐以几粒乌黑的榄角,鲜嫩的鱼肉,挟裹了榄角的清香,能让舌尖上的味蕾为之一振。
和顺鱼俗称“拗颈”鱼,也是西江的“明星鱼”,是淡水鱼中的上品。西江和顺鱼,条条硕大肥美,大概每条有两、三斤重,却异常灵活,从水里捞出来后,活蹦乱跳闹人得很。和顺鱼并不像边鱼那么多骨,清蒸的和顺鱼肉质十分鲜嫩甜美,没有一丝丝鱼腥味。鲜甜的鱼肉蘸着酱汁的一抹淡咸,甜咸的搭配,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其吃法也是清蒸为主。
西江笋壳鱼 是一种高档鱼,其肉多而厚,骨刺极少,肉白细嫩,口感极好,是西江河鲜之上品。
说到西江河鲜,不能不提西江河虾,但是在广阔浩荡的西江里,捕捉细小的河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头大一点的河虾,堪比“水中贵族”。西江的河虾,个头普遍偏小,约有一寸半指节那么大,虾壳硬脆,宛如战士身穿的战甲,剥壳之后,细小的河虾肉质感弹滑,鲜甜之味溢出,直达味觉。
金黄色的西江河沙养育出的黄沙蚬,被誉为西江鲍鱼,蚬肉鲜甜美味,当地居民习惯用炒黄沙蚬招待亲戚朋友,一盘黄沙蚬,带着一股清淡的贝壳味,很少见到有没炒开的,可见其鲜活程度。
西江的野生河蚌比成人的手掌还要大些许,一个大河蚌要用两只手才能捧起来。墨绿色的蚌壳,内部颜色光亮,内含着“珍珠”肉,配以蒜蓉粉丝蒸的做法,着实将河蚌的鲜甜之味调了个十足,开发了河蚌的独特味道。
品西江河鲜的同时,不要忘记品尝疍家人独特的食品——疍家糕,疍家糕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疍家糕又称“千层糕”,层层相叠,米浆叠加足有36层。取“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过去是疍民节庆制作的食品,现在是肇庆人喜爱的美食,许多河鲜食肆都有疍家糕供应。疍家糕分咸、甜两种味道,爽滑可口。这种独特糕点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经过浸泡、磨浆、调配、蒸煮、冷冻、切割、包装等多个工序,蒸煮时每隔5分钟就得铺一层米浆,制作耗时长。
疍家糕,代表的不仅仅是千百年来居住在水上的疍家人的手艺与习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值得品味。
西江每年4~6月是休渔期,禁止捕捞,想要吃到最当时的河鲜现在正是时候了,现在能吃到的河鲜品种最多,吃货们可要抓紧时间啦!
西江河鲜是西江母亲河的馈赠,一种美食会让人爱上一座城。到肇庆来,品尝一下舌尖上的西江河鲜,你会更加深刻地了解在美食里蕴涵的肇庆文化,从而爱上这座风景秀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
文:林映
摄影:子明 晓笛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