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林高校唯一!广东省唯一!华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日,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相继公布,广东共斩获109项教学成果奖,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由广东高校团队牵头或参与,获奖总数排位、获奖比率、获奖学校数量再创新高,成绩斐然,充分彰显了近年来广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科研创新成果。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与省教育厅联合推出“教育优先 成果争先”全媒体报道,选取成果中具代表性的8个项目进行报道,展现项目获奖背后的奋斗故事和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各界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面貌,敬请垂注。

“这是全国农林高校和广东省唯一一项一等奖,也是华南农业大学‘零’的突破!”前不久,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结果出炉,华农教授陈晓阳牵头的《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一等奖,好消息传开,在师生朋友圈中“刷了屏”。该项目以接地气的方式,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脱节等问题,创建的“温氏模式”更是成为全国产教协同育人典范。

陈晓阳刚刚卸下担任12年7个月的华农校长职务,搬进了林学院的一间办公室,满屋子的林学类书籍透出其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底色,如何更好地培养农林人才,是他从教近40年的核心“课题”。“2006年我来到华农,就和同事们一起摸索人才培养优化路径,因此这个项目是本科教学改革的华农方案。”

接地气

学生下田教师进企业

农林人才培养曾经遭遇了什么问题?

陈晓阳说,2006年,从入口看,华农农林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不足10%,学生不爱学农;从出口看,农林本科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仅为21%,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农林人讲求的就是动手动脑,但当时农林类专业实践课程不足15%,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欠缺。”

教学改革等不得。陈晓阳团队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三本位”理念,面向学生、老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探索提升。

现在,学生们在进村头、进田头、进农民屋头的社会实践中增强“三农”情怀,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低于总分的30%。同时,大二学生通过“跟一名教授、进一个实验室、搞一项研究”的三个一工程,增强创新能力,仅2014-2016年,农业类本科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就达118项。

“我们还开放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学校7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均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华农教务处处长张永亮说,仅2016学年度,就有48.3%的大四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

针对教师服务社会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华农实施“由教授领一个团队,联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的“四个一工程”和教师进政府、进企业、进农业园区的“三进计划”。2018年4月,华农马静云和陈骁两名教师分别带学生在养殖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两项成果同一天发表在顶级期刊《自然》上。“我们长期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能第一时间把生产与研究联系起来。”马静云说,她和学生就是在养猪场里发现仔猪患腹泻和呕吐,由此发现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华农还从企业聘请大华农董事长陈瑞爱、温氏集团副总裁蓝天等69名工程技术人才担任教师,聘请97人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把生产一线的实例带进课堂。

产教融

“温氏模式”实现双赢

早在2011年,华农创新性地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模式,与温氏集团创办了温氏班,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示范班。现在已构建了木材加工(索菲亚班)、软件工程(温氏阿里创新班)等,为国家和行业培育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每学期对应的专业课程会分别去到对应养殖场学习,课本知识马上就能用起来。”2015级温氏班学生熊晴晴说。“温氏模式”构建了“校内课程+企业课程+实习实训”的教学机制,还一同设计培养方案,双方人员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和科研。

“华农与温氏协同育人机制在全国高校都有很强的可复制性。”陈晓阳说,华农教师到公司任高管“权利捆绑”,共担风险和责任“责任捆绑”,实行股份制完成“利益捆绑”,共建研究平台“科研捆绑”,以及双方互聘人员“人才捆绑”,破解了学校与校外资源实质性汇集、整合和共享的难题。这一模式被称为“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华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一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29项(一等奖15项),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被广东省评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我还是本科2015级林学1班的班主任,教学改革学生怎么看,我从学生那儿得到很多灵感和反馈。”担任校长期间,陈晓阳也是23名本科生班级的班主任,从大一起,他就重视学生实验能力,指导每个学生都做文献综述、设立自己的课题,而每年上山实习也不落下。“陈老师常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在我们大四,班上已经有不少同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参与科研发表了论文,其中更有5篇是SCI论文。”该班班长马元莺说。

现在,陈晓阳的教学改革试验仍在继续。“我接下来教学的计划更多了,要修订林木育种教材,打造一系列林学在线MOOC,还要给本科生上课,指导实习……”谈到未来的计划,陈晓阳眼神有力,充满期待。

【记者】姚瑶

【校对】吴荆子

编辑 许晓冰 姚昱旸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