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街的传统年俗中,去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在今年农历新年初二至年十三期间为孩子摆“开灯”酒,并在自家厅堂中挂上一盏用彩纸扎的大花灯为宝宝祈福,期盼宝宝健康成长。
而如今挂灯的人少了,扎花灯的艺人在厚街也所剩无几。桥头社区今年61岁李润平就是为数不多的扎花灯艺人之一。
忙碌:全家齐上阵一起动手扎灯
每年的腊月,家住厚街桥头社区元洲南路的李润平夫妇都非常忙碌。因为他们要赶在过年这几天,将街坊们预定的花灯赶制出来。
“不好意思啊,我家现在比较乱。”近日,小编来到李润平家,李润平夫妇坐在客厅中间忙碌的绑着竹篾,地上摆满了半成品竹架,细长的竹篾枝条散放一地,地上还安放着一盏煤油灯,一根根竹篾就是靠着这盏灯火的热度将其烤弯成型再固定。9岁孙女和98岁老母亲则坐在一旁帮忙打下手。一家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做着手头上的活。
小编看到,在屋里的阁楼上摆放着十几个制作完成的大花灯。花灯约一米高,贴有16幅吉祥图案。有麟送状元、五子连登等图案。平叔介绍,一套花灯共三盏。“一个大灯和两个莲花小灯。”
“帮我做盏灯!”,“哦,好的。”正在小编采访时,一位阿姨上门找平叔预订花灯,说完后就走了。
“这么简单,不用收点定金吗?”小编好奇问道,李润平介绍,他们从来不提前收定金。“花灯是为宝宝祈福的好事,没有听说预定了不要的。”
李润平介绍,从去年农历二月开始,就陆续有人找他预定花灯。
坚持:从12岁开始制作花灯
李润平介绍,他从12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花灯。“我姐夫的父亲是扎花灯的手艺人,我从小就跟着他们一起学着做。”李润平回忆,以前扎花灯还有一套古法油印的模具,是专门用来印花灯上的图案。而近几年,因为市面上卖的吉祥图案清晰又多样,于是,李润平就直接买现成的,也就省去了这一些手工环节。
繁琐:几十道工序 全靠手工一点点拼接
花灯是季节性的活,因为花灯是彩纸扎的,做的太早了,怕磕坏。于是进入腊月李润平才开始扎花灯,但是一些零散的原材料却要提早几个月准备好。
“一个花灯看上去简单,其实做好看要花不少心思和时间,至少有几十道工序。”李润平说,虽然花灯使用彩纸和竹篾制成,其实最费工最麻烦的还要数开竹。“就是将竹子劈成各种尺寸不等的细条竹篾,然后反复晒干备用。”
原来,光是工序就有开竹、削篾、量尺寸、屈架、固定等粗活,此后还有裁纸、糊贴灯画等精细活。
“竹框架搭好后,要将十几幅彩色公仔图案一一贴于框架上细心浆糊,完全蒙在灯的框架上,再挂上凿有小孔的彩条。”这算是完成一盏大花灯的制作。而除了大花灯外,两盏小莲花灯的制作也很讲究。“将彩纸制成莲花盆,放在框架上才算完成。”
失传:子女都不愿意学 能做多久算多久
在忙碌中李润平告诉小编,旧时扎花灯是一项很吃香的手艺。随着时代变迁,“开灯”挂灯这种传统仪式逐渐被人忽视,因而订单也越来越少,如今每年的订单也就20-30个左右。“虽然厚街还有几个老人在扎花灯,但手艺人还是越来越少。”
因为扎花灯辛苦繁琐,李润平也曾想过放弃,“但每年都有街坊邻居上门预定,不好拒绝,所以就坚持了下来。”李润平介绍,而他的儿女们却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行。“能做多久算多久吧!”李润平认为,帮人做花灯是喜事,每当自己制作的一盏盏花灯带着祝福送到主人家被高高挂起点亮时,除了代表祝福,还代表着传承……
文稿:涂丫
图片:阿均
视频:涂丫
编辑:朱穆
版式:林二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