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能养猪了解一下?计算创新驱动智能农牧发展

南方+ 记者


生产管理数字化程度低、问题根源多方面、猪场老板管理无门,互联网智能养猪,是否能够解决这三大痛点?农牧业将如何走一条智能化转型之路?

为了探讨解答这些问题,近日由中南大学、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南大学联合主办“计算创新驱动智能农牧——新计算模式与应用高峰论坛”,计算机与农牧两个垂直领域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

中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张尧学院士、Intel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炬、武汉大学原国际软件学院院长崔晓晖教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陈旭教授、Intel(英特尔)技术总监吴明、Cisco(思科中国)大数据业务总监刘贺峰、影子科技首席执行官(CEO)何京翔博士、影子科技首席战略官兼副总裁姜海涛博士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为所有参会嘉宾和媒体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硬核”科技盛宴。

产业互联网改变农牧业

张尧学院士提出,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农牧行业的智能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计算模式的演变则成为了农牧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他认为,新型计算模式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云端、边缘端和终端的深入融合,而云边端融合的智能系统是农牧业,乃至大多数行业智能演进的发展方向。

“农牧行业非常复杂,单独讲计算机技术是不行的,要对行业有足够的尊重。”影子科技CEO何京翔博士表示,要用产业互联网技术把农牧行业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智慧,信息化、平台化、服务化,这才是影子科技要干的事。据悉,影子科技作为一家智能商业生态平台运营商,致力于“用数影改变猪肉产业链”。

影子科技CEO何京翔。

他认为,BaaS ( Block stream as A Service,即“流式服务模式”)更适合于IoT应用场景,与FPF未来猪场十分契合。BaaS云服务将应用程序、数据等以模块流的方式输送给边缘服务器,再由边缘服务器输送给分布在猪场各处、数以万计的IoT设备和手机app等终端智能设备,并且能够实现终端设备数据实时更新回传,还能自动调节平衡服务器工作负载,从而建立安全、可控、稳定的数据平台。

Intel技术总监吴明和Cisco(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大数据业务总监刘贺锋分别介绍了Intel和Cisco两家科技巨头在透明计算和雾计算领域的探索研究和产品应用。吴明认为,透明计算未来会从传统的PC计算领域扩展到包括IoT在内的更广泛的计算领域。据悉,影子科技已分别于2018年10月和12月分别于Intel亚太研发有限公司、Cisco(思科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透明计算、雾计算与人工智能在智能畜牧业开展全球领先的应用实践。

计算创新驱动智能农牧应用落地

影子科技首席战略官兼副总裁姜海涛博士介绍,FPF是一个端到端的、面向养猪行业的智能农牧解决方案,影子科技希望通过FPF真正解决养猪业的痛点和问题,“智”在懂猪,“智”在懂行,未来更“智”在懂每一个养猪人。

FPF未来猪场是通过智能手机app、猪脸识别技术、IoT设备分别将人、猪、物、场搬上互联网,形成互联网智能养猪平台,在养猪生产管理各环节实现查情、配种、饲喂、称仔、调膘等功能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从而实现生态聚能、平台赋能、共创共享,让养猪成本降1元。

据悉,影子科技目前已经与广西扬翔股份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自2018年8月进驻扬翔猪场以来,已经实现多个版本的迭代升级。目前影子科技已经和300家大小猪场签约合作,并且全国前50的规模化养猪企业中有37家的主要负责人已经与影子科技、扬翔公司进行洽谈。

武汉大学崔晓晖授认为,目前食品供应链追溯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产品伪造与丢失、追责难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溯源防伪多样性等问题。而食品安全区块链能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产业链全过程,具有透明度高、可追溯、安全、效率高等优势。未来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影子科技的合作,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生猪流通、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

中山大学陈旭教授提出,基于边端协同的、按需加速深度学习模型推理的实时边缘智能计算框架,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割与模型精简实现加速,有望在网络边缘端高效支撑农业智能物联网应用。

【记者】彭琳 

【实习生】麦竺雨

【校对】曹柏英

编辑 海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