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化,必须有效、安全、可控。目前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和‘安全’已经可以肯定,但‘可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对于中医药国际化路径,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曾如是说。
日前,南方日报“岐黄海踪——中医药文化全球深调研”团队走访了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深入了解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现状。在与海内外中医界人士交流之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北美还是东南亚,中医药正在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但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医药标准化成为不得不跨越的难关,也是目前制约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瓶颈。
【焦点1】
培训20小时就能上岗
“干针”企图取代针灸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针灸在美国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受到‘干针’的挑战。”纽约执照针灸医师联合公会会长李旭辉告诉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签署的H.R.6法案(支持患者和社区法案)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为期一年的评估。一旦通过,针灸等替代疗法将正式作为非药物性的疼痛疗法,纳入联邦医疗保险。但中医针灸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美国主流医学体系内的物理治疗师,正希望用“干针”取代“针灸”治疗疼痛。
李旭辉(右一)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彭奕菲 摄
干针(dry needling)是指用针刺激痛点的一种疗法,被视为简化版的针灸,广泛应用于治疗疼痛。2015年下半年,北卡罗来纳州的“干针立法”事件,将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之间的矛盾带入公众视野。
当时,该州针灸许可证委员会将管理“干针”的物理疗法委员会告上法庭,认为该委员会只要求从业者经过20多个小时培训就持证上岗,不但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也给针灸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李旭辉指出,相对于4万名针灸师来说,美国有20多万名理疗师。“干针疗法的激痛点,实际上就是中医说的‘阿是穴’,用的针具也与针灸相同,应该属于针灸的一部分。但干针不承认自己属于针灸。”
美国针灸和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NCCAOM)及加州针灸局(CAB)的针灸培训时间分别是1905小时和3000小时,而干针培训却只需要20—30小时。不承认干针属于针灸,也就意味着干针操作无需针灸师执照,给安全性留下隐患。
针灸培训时间远超干针培训时间。 李卓 摄
至今,美国已有20多个州通过了理疗师具有运用干针疗法权利的管理条例。干针问题已引起海外中医界人士的热切关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黄宪生认为,美国理疗师企图将干针疗法从针灸中分离出来,并纳入其行医范围,是40多年来中医针灸在美国遇到的最大危机和挑战。“如果干针立法通过,将极大压缩针灸医师的生存空间。”
【对策】
加快针灸国际标准化建设
避免废医存针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更新中医针灸的理论体系,那么在当前存在日本针灸、韩国针灸等名称的世界环境中,以干针为代表的西方针灸也会在国际针灸中独树一帜。”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崔翔等专家在《针灸研究的反思:干针立法事件的警示》一文中写到。
事实上,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开路先锋”,针灸的标准化建设已经走在前列。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针灸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目前许多西方国家使用的针灸教材采用了这一标准的内容。2017年5月31日发布的《中医药国家标准目录》显示,我国发布的中医药国家标准共40项,其中约2/3为针灸相关标准。截至2017年11月,ISO/TC249已正式发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也先后发布17部世界中联国际标准,其中都包括了针灸的内容。
国际上关于中医药标准的竞争相当激烈。早在2008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针灸穴位的国际标准时,就有韩国韩医协会抢先发声,认为世卫标准选用的是韩医学的标准。
“我们交流时发现,海外同行振兴中医药的心情特别迫切,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挑战。日、韩等国都在大力推广他们的医学,例如,在美国开设的韩医医学院,学费由韩国政府补助,还提供去韩国实习的机会,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教授说。
面对干针危机,李旭辉认为,背后揭示的其实是中医针灸海外发展的深层次危机——废医存针。“针灸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标准化建设,包括针灸国际教育的规范化。”有中医界学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制定国际针灸培训及考核标准,掌握国际针灸教育的主动权。此外,中医针灸的标准化建设也需要更多高级别的临床研究支撑。
美国中医田小明展示他所用的银针。 黄叙浩 摄
【焦点2】
各国对草药规范不同
中药出口困难重重
与针灸标准化带来的危机相比,中药的国际化进程更为艰难。
“很多中国专家希望把中药列入美国草药典,但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广东中智药业总工程师成金乐告诉记者,“以往需要测量10批次中药饮片的平均数据作为代表,后来这一要求改为70批次,但作为中医物质基础的传统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这成为中药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中医标准化,一个重要条件是中药标准化。”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百家利中医药有限公司的柜台前,配药师正在称重配比。 李卓 摄
“中医药要获得大家的认可,标准化是必由之路。比如,中医对疾病的诊疗以及中药的种植、加工、炮制等都应有标准,这样才能让大家认可。”广州市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指出。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等国际组织是制定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的主要渠道。2009年,ISO批准我国的申请,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弥补中医药标准不能直接进入ISO体系的空白。WHO也在国际疾病分类代码( ICD-11) 的编制中,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
但中医药面临着文化背景差异、理论难以理解、法律法规缺位、难以与现代科技沟通等困难。尤其是中药领域,标准化工作矛盾更为突出。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教授指出,WHO一项数据显示:低于一半的WHO成员国(约90个国家)目前对草药进行了规范,更少的成员国对草药供应商有系统性规范,各个国家对草药的规范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严重影响了天然药物的国际通路和分布。一些国家因对草药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无标准可循,从而采取了限制进口等消极措施。我国是主要天然药物原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之一,却不是中药贸易大国。正是因为缺乏国际标准,我国的中药原药及其制品在国际贸易流通方面困难重重。
加拿大一间中医诊所内的中药房。彭奕菲 摄
“ISO致力于推出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实用的产品、技术和质量标准。然而,涉及这一方面的中医药领域的提案还较少。参与国际标准研制的人员,以科研机构、院校研究人员为主,而作为中医药国际贸易主体的企业以及熟悉中医药实践情况的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国际组织中,ISO/TC249的积极成员国参会率较低,且部分参会代表并不了解中医药。”卢传坚指出,“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国家甚至捷足先登,通过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制订,将中医药‘去中国化’,称其为‘东方医学’‘东亚医学’‘韩医学’等。韩国更是来势激烈,先后向ISO提出包括电针仪、皮内针在内的十多项国际标准提案。”
【对策】
鼓励中医药企业和中医
加入国际标准建设
卢传坚建议,制定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及常用技术操作规范,掌握中医药话语权,这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安全保障。而在中医国际标准建设上,鼓励利益相关的中医药企业加入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不失为一条出路。
卢传坚指出,在中药方面,中药提取物由多种成分组成,其质量评价具有技术难度,应当继续积极研发、完善能更全面地反映、评价中药质量的技术方法,并继续积极推进中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同时,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可进一步动员吸引相关的中医药企业以及中医从业人员加入,从而使得所发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更能服务于行业、产业利益相关方的实际需要。
此外,应当继续重视国际化中医药标准化人才的培育,“只有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应对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严峻形势,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病研究所的学生正在做实验。李卓 摄
观点
马来西亚中国医药保健食品商会副会长林隆发:
协力推进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使用
我从事中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有30多年了,需要经常往返于中国广州、潮汕地区与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等地,也是广交会的常客。中医药要实现标准化、国际化发展,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
一直以来,中医药术语缺乏统一和规范的叫法。一种草药在不同地方有多个不同名字的情形很常见。究其原因:首先,中医药学范围内的名词术语大多数源于流传下来的医学巨著,相对晦涩难懂,理解上的欠缺造成术语应用上的偏差。其次,中医药学术语乱用现象较为常见。中医药名词术语既有一直沿用的,又有新出现的,名词术语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混乱,这对于中医药标准化与国际化带来了挑战。
在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成为行业趋势的今天,各方更应协力推进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使用。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
医药分离,中药就会失去生命力
中医药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呈现,标准化是走向国际的推手。但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之路,离不开中医理论指导,要走“理—法—方—药”的路径。比如银屑病,95%是寻常型,中医将其分为血虚、血热、血淤三种基本类型,用的药方也就不一样,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思维下找到治疗方法,开出药方,根据经验进行加减,这就是“理—法—方—药”。
日本汉方药的研发思路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照搬,医药分离,中药就会失去生命力。中医要有自己的研究体系,应该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评价标准。
【采写】严慧芳 龚春辉 黄叙浩 彭奕菲
【摄影】李卓 龚春辉
【编辑】王瑾
【校对】曹柏英
【策划】郎国华
【统筹】刘江涛 陈韩晖
【执行】王会赟 胡良光 欧旭江 王瑾 周煦钊 郭小戈
|更多报道
中医药在加拿大有怎样的“魔力”?
针灸在美国为啥这么“吃香”?
中医和武术有啥关系?加拿大这家医武馆告诉你答案!
除了中国,这里是第一个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
李小龙出生在此,旧金山百年华人医院为何难寻中药?
快来围观白宫“针灸之王”田小明为美女记者施针
在纽约街头,我们请老外喝广东凉茶……
马来西亚:中医义诊了解一下!这家诊所惠泽200余万人
越南:富人看中医,穷人看西医?!
金庸捧红的断肠草长啥样?神农草堂走一走
这么多“歪果仁”跑到广东学中医,是因为……
这个平台让中医药走进了广阔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