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湖】多元开放,勇于创新 ——记灯湖小学“新基础教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学研讨会

灯湖小学
+ 订阅

12月19日,灯湖小学迎来了首次“新基础教育”的音乐美术学科专题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分为上午的研讨课活动和下午的专题讲座两项内容。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研究专家徐冬青教授亲临我校进行教研指导工作并在下午作了《新基础教育综合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原则》的专题讲座。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还有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叶旭华老师,共同体学校音乐美术组的核心负责人及各学校综合类学科组的老师。本次活动中,我校刘健莹老师和周影老师分别执教《月亮月光光》和《花手帕》的专题研讨课。

刘健莹老师执教的《月亮月光光》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第七册第四课《甜梦》,是一首充满着月夜、梦境浓浓诗情画意和想象力的台湾童谣,音调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刘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自己对新基础教育理念和新体系音乐教学法的理解,设计“赏诗中月,赏曲中月,唱月亮,演月亮”等四个教学环节,营造了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让孩子在聆听、律动、体会和比较中理解歌曲,在愉悦体验中掌握歌曲,刘老师还尝试把学校民乐特色带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刘健莹老师在上公开课《月亮月光光》

灯湖小学音乐老师和徐冬青教授合影

周影老师执教的《花手帕》是三年级的一节面向“设计与应用”的美术课,周老师遵循着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设计理念,通过别出心裁的导入方式,利用自己身上佩戴的扎染饰品和精美的手帕作品激起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周老师并没有直接授予制作方法而是放手让孩子大胆“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并通过教材文本自学,师生互动探究等方式,层层递进,让孩子在主动学习中轻松掌握制作方法。孩子们利用宣纸制作的花手帕个性独特,色彩丰富,图案独具创意。最后,周老师还通过信息技术软件的应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染出的手帕应用到各种精美的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效果,既让孩子感受到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又让孩子体验到艺术生活化的现实应用。

周影老师在上公开课《花手帕》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就教学过程阐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感想,共同体学校老师们踊跃进行评课。何结冰副校长介绍了灯湖小学艺术组的老师们是如何通过开放的教研方式让每个老师都能参与“初构、次构和重构”的过程最后达到共同研修齐头进步。叶旭华老师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设计的创新性,并给在座的老师就艺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多元思维提出意见。徐冬青教授也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的好评,徐教授表示南海“新基础教育”综合科的研修虽然刚起步不久,但灯湖小学这两节课给了他惊喜,他不仅看到南海艺术教师个人的素养高而且教师团队的教研力量很强,这让他对未来南海“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开展充满信心。

下午徐教授作了《新基础教育综合学科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原则》的专题讲座,给共同体的老师们深入阐述了“新基础教研”综合类学科研究的变革路线和思路,指导大家要以多元开放,勇于创新的精神把综合类学科的研究“日常化”、“系列化”、“关联化”,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的培养,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最后,南海区“新基础教育”研究项目总负责人、教研室郑兰桢主任对各实验学校下一阶段的研究提出具体的方向和要求,勉励在座的老师们珍惜“新基础”的研究平台,提高自己的教师素养,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徐冬青教授专题讲座

郑兰桢局长总结发言

叶旭华老师总结发言

与会教师与徐冬青教授合影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