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三华李第一镇果树下种出5000亩抢手大芥菜

南方+ 记者

冬将尽,春欲始,信宜钱排的大芥菜成了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经历前段时间连续低温的天气,现下的大芥菜味道变得很‘正’了,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菜’。”钱排镇山口村种菜大户吴坤英说。 

李树下的大芥菜。

眼下,钱排大芥菜进入了大量上市时期,售价每市斤2至3元,可谓味美价廉。 

钱排镇是“三华李第一镇”,果农利用果树冬季落叶养精畜锐的休眠期,因地因时制宜在树下广种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大芥菜,全镇每年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土地的利用值和主打产业的附加值,培育了又一增收特产。 

一地两用,超8.5万亩种植面积可双倍利用 

钱排镇气候高凉,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境内山清水秀,昼夜温差大,冬季常遇低温霜冻。而钱排大芥菜,素来以霜冻以后梗大叶绿、甜脆鲜嫩而早有名气。 

钱排“李花节”活动展示的大芥菜。

过去,当地农家都有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种上几垄大芥菜的习惯。近些年,随着钱排三华李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春赏花、夏品果”旅游品牌的擦亮,当地一年一度的“李花节”成了乡村旅游的“引爆点”,引得客似云来,因而大芥菜也被越来越多的外来客所认识、所喜爱,其社会需求量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种于秋末,产于寒冬,翌年3月结产的大芥菜,因为浅种浅生和生产周期短,并未影响三华李的正常管理和生产,其出产的高峰期恰是三华李的赏花季。 

因此,对于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超过8.5万亩、已无闲地可用的钱排果农来说,“一地两用”在果树下冬种大芥菜,无疑是契合了天时和地利这两大生产要素。 

“双职”农民,一年种菜增收数有的可过万 

钱排大芥菜,当地人过去亦称大青菜,长得壮旺的高达1米以上。 

信宜山区气候高寒,加上种植施用的都是农家肥,因而钱排大芥菜有机、绿色、健康、美味。 

游客采摘大芥菜。

钱排大芥菜的食法有多种多样,除了单一直接生炒,“腐竹炒菜梗”也是一道令人垂涎的好菜。此外,大芥菜还可煮熟晾晒制作成菜干,供一年四季食用,味道上好;也可生鲜切碎密封制作“擦菜”(酸菜),“擦菜煲竹笋”也是一道人见人爱的地方风味菜。 

具有易种易生、易管理、产量高和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大芥菜市场售价一直低廉,十分抢手。 

近几年,每当冬季严寒过后,当地大芥菜便成菜市的“抢手货”,并源源不断地供往城市。而游客产地采摘购买、熟人顺风车捎带、客运班车托运、商贩贩卖等,是当地大芥菜走向城市的常见渠道。 

近年来,钱排镇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是果农又是菜农的“双职农民”,年种菜增收数千元甚至过万元。当地退伍军人李广洪审时度势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大力发展大芥菜生产,使当地大芥菜走得更广更远,助力大批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刘栋铭 

【通讯员】陈子楷 何权辉 

编辑 吴思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