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有一支孔子后代族人,宝墨园孔子文化馆揭幕

南方+ 记者

千年前孔子裔孙南迁广州,在番禺的大龙与诜敦等村,都有称为“阙里南宗”的孔氏族人。以此为渊源,1月13日,孔子文化馆揭幕暨国学文化系列活动在番禺宝墨园举行。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儒学思想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中意义重大,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亦是影响深远。而番禺的大龙与诜敦等村的孔氏族人正是千年以前从曲阜迁徙到岭南,称为“阙里南宗”。本次活动的源起,与番禺和曲阜孔家的文化渊源有关。2018年番禺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宝墨园等单位与著名收藏家赵泰来先生一行前往山东曲阜地区的孔孟故里考察儒学文化场馆建设,与《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两本著作的作者、山东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并与曲阜当地文化旅游部门共襄弘扬国学经典、延续儒家文脉的大计。

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筹建,终于在宝墨园建成孔子文化馆与国学文化广场。孔子文化馆是一座集传统文化、诗书礼乐、国学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学堂,馆内展出共六十多件文物藏品,包括赵泰来先生珍藏的北宋宣和形制孔子铜像、20幅《孔子圣迹图》、鼎、簋、觚、爵、豆、罍等青铜礼器(清仿商周)、编钟、铜鼓等青铜乐器(清仿商周)、古代御笔(清代)、陶砚(秦汉)等文房四宝,展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国学文化广场则是举行大型国学典礼、传统礼乐仪式、汉式文化演出的主要场所。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民族舞剧《孔子》的男一号、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著名舞蹈演员杨思宇领衔主演,以精湛的舞技与一众舞蹈艺员共同演绎舞剧《孔子》选段——《有朋自远方来》。另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学传承、研学体验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沙湾红基学校还被颁授国学文化传承基地牌匾,学生代表作为研学游活动的首批体验员在现场诵读《论语》并抄写名句。

宝墨园清幽瑰丽、古色古香,是一座集清官文化、岭南园艺、岭南建筑、珠三角水乡特色、古今艺术珍品于一体的岭南文化山水园林。孔子文化馆与国学文化广场的建成,进一步实现番禺和曲阜两地的文脉相连,促进儒学文化扎根本土,积极推动国学传承与经典传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孔子文化馆将成为以“岭南古邑 粤韵番禺”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新名片,为番禺建设全域旅游文化示范区与岭南文化特色区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番禺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附件

《孔子后裔千年前迁居广州》

据新的考古资料表明,孔子裔孙千多年前最先南迁岭南的地方是广州。

在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均可寻到孔子后裔的踪迹。番禺的大夫山森林公园里有一座宋代古墓,孔子的五十世裔孙孔复就长卧在这里。孔复墓是孔子裔孙在番禺最早的一座墓穴,这里记载着孔子裔孙南迁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据专家介绍,孔子之后除历代长孙“衍圣公”都留居山东曲阜孔府之外,其余子孙均移居各地,逐步繁衍,形成当今全国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孔氏世袭支派。

番禺石(棋)镇大龙村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孔尚书祠。据孔氏家族的族谱记载,首次移居广东的孔氏后代,一支原居河南省开封府河阴县。

1050年前,孔子四十三世孙孔承休首次正式南迁,并在广州定居,成为孔氏南迁的始祖。孔承休教书十余年后,自“南雄珠玑巷石井头”迁居广州彩虹桥。之后,子孙逐渐散落全省。今珠三角孔氏十一房(小龙、诜敦、逻冈、龙伏、孔边、南村等)都是孔承休的后裔。还有许多孔氏后代散居在高要、德庆、封开、云浮、怀集、高明、三水、惠州等地。摘自香港《文汇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04月29日第四版)

【记者】刘怀宇 

【通讯员】番宣

【摄影】吴伟洪

【校对】符如瑜

编辑 李琪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