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乡愁——2019廖昌永遇见广州》独唱音乐会举行的前一晚,刚下飞机的廖昌永带着担任演唱会嘉宾的《声入人心》学员抓紧时间到广州交响乐团的排练室彩排。
2018年,借助电视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廖昌永成功让原本小众的美声“出圈”了,他也由此多了很多“90后”“00后”的迷弟迷妹。这次广州音乐会,廖老师还带着《声入人心》中6名年轻的成员登台表演。这6位成员都是清一色的“95后”在校生,分别来自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音乐高校。在彩排的时候,廖老师依旧悉心指点着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歌唱家。
清唱,最能显示唱者的嗓音和演唱功底,这和舞台上和电视中听到的感觉会完全不同。排练现场是近百人编制的乐队和几十人的合唱团,廖昌永一张嘴,声音那个宽广劲儿,你会觉得即便是清唱,听完仍觉余音缭绕、久久不散。
这便是“真功夫”,这便是“美声”——bel canto(美好的歌唱),真正“美好的声音”。
是乐迷也是朋友
开票仅15小时全场门票售罄。这不是哪个流行歌星的演唱会,而是“学院派”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音乐会。
乐迷见面会现场,小朋友、大学生再到头发花白的老年人都有,廖昌永的魅力真是“男女老少通吃”。一位稍年长的乐迷甚至直言:“我听您的音乐,从黑发听到了白发。”
去年因为飞机晚点,廖昌永在深圳的演唱会整整晚了一个小时,没想到观众一个也没走,“我当时心里特别忐忑,一上舞台便跟观众鞠躬道歉,没想到下面的观众都大喊‘没关系,廖老师,我们等你!’,最后音乐会结束已经接近半夜12点了。”
12日晚的见面会也算是破了星海音乐厅的“记录”——接近晚上10时才开场,但现场没有一个人中途离开,大家都在安静地等,不急也不燥,让人不禁感慨:廖昌永的“粉丝”和他们的“爱豆”一样,“让人觉得特别安心啊”。
没有架子、嗓音温暖、说话接地气,聊起天籁对自己和广州的缘分如数家珍,一句“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就是广州人”引来满场掌声。
当乐迷们轮流发言时,每个人都讲出好几段自己和廖老师的小故事,以及被他音乐感动的瞬间。他们既是乐迷但更像是朋友。
廖昌永说自己特别喜欢广东,“在这有很好的音乐传统,我能找到很多‘知音’。”2007年,廖昌永打破大众认为美声只适合演唱西洋歌曲的看法,尝试跨界演绎流行歌曲的首张专辑《情释》便是在广州录制的。
他和广州的缘分还远不止此。早在十多年前,廖昌永便在星海音乐厅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独唱音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2017年“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2018年“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所以,这场音乐会开售十多个小时就售罄,廖昌永表示“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广东实在有太多好观众了。”
刚刚就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他,谈起广东音乐教育史来也不含糊:“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的萧友梅先生便是广东中山人;改革开放初期,广州是中国流行音乐发源地,这里不止老百姓,很多领导干部也喜欢音乐、懂音乐,音乐素养非常高。”
“这就是我愿意到广东来开音乐会的原因,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广州人。”2017年,广州市委宣传部正式聘请廖昌永担任“广州文化大使”,“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是广州人了。”
他为美声开了一扇窗
“层次不够、铺垫不够、年代感不够!如果要这样唱的话,大家不会喜欢美声的。”在综艺《声入人心》上,廖昌永的犀利点评曾让不少选手“发怵”。
有着“演唱者”和“教育家”双重身份的他,一直都在严格践行一件事——开拓“声音的边界”。这种探索很多人都在做,但要说最成功的,廖昌永绝对算一位。
从2007年发行的跨界专辑《情释》开始,廖昌永作品中的多位词曲作者都是中国当代的作曲家,要么用美声演绎民族与流行乐,要么融入少数民族音乐演唱特点。
就拿13日晚的这场音乐会来说,上半场《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绒花》《乡愁》......下半场,《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鸿雁》《草原夜色美》......这些曲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会歌唱乡愁、歌唱民族团结,同样,我也希望它能成为一场‘城市和草原的对话’。”廖昌永说。
蒙古族属游牧民族,与大自然亲近,作品表现的情感多是反映人与自然的,奇妙的是,它的发声方法却和美声很接近。廖昌永曾说过:“古典乐要在中国有更多的听众,就必须要让它和中国的东西相结合。”那么,结合的关键点在哪?
中国传统书画曾给了他很大启迪。廖昌永不止一次透露出他对画家傅抱石的喜爱。傅抱石认为,中国文化能够容纳他国文化,但同时它又非常坚强地要保护本土文化,而廖昌永觉得,在音乐界也是如此。美声、歌剧传播到中国也是一样,应该“洋为中用”,“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必须打破。
2018年,借助电视综艺节目《声入人心》,廖昌永成功让原本小众的美声“红出圈”了。
其实,作为“学院派”的廖昌永去担任一档综艺节目的出品人,是要承担一定风险和压力的,“当时,我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还在公示期,有人就提出,我不应该去参加选秀节目。”廖昌永说。
即便最初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但他还是去了。因为,他太想让学习美声、歌剧的那些孩子们“出头”了,“你不但要唱得好,还要演得好,更得长得好!以前看很多选秀节目,我觉得挺好的,只是心里很嫉妒,为什么就没有一档古典的?”
的确,高学历、高素养、高颜值,《声入人心》专业歌手之间的对决,都被观众评为像在看“神仙打架”,完全改变了过去对古典音乐人的印象。
“培养一个古典音乐学生太不容易了,从发声技术、音准节奏、音乐风格到语言等等方方面面,没有十年很难出来。”廖昌永想通过《声入人心》打开了一扇窗,让大家走近声乐艺术,让大家看看,学院派的培养方式是怎样的?美声到底能有多好听?
“目前社会上对古典音乐,对歌剧和音乐剧的了解是非常片面的。”他希望,通过《声入人心》告诉大家:其实,美声是指“美好的歌唱”,远不只是一种刻板的演唱方式。
【记者】周豫 实习生 魏桢
【图片/视频 】周豫 实习生 魏桢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编辑】梁燕 实习生 郑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