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戏来自法国,去年曾在上海连演24场,场场爆满,每一场都能收获粉丝们无数次尖叫和掌声,让每一个观众的情绪都被点燃,没错,它就是被戏迷俗称为“法扎”的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这部作品在元旦前刚刚开启了今年的中国巡演,将于明日起登陆广州大剧院。9日,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主演们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笑称“中国观众的热情让我们受宠若惊,观众虽然很热情,但是非常有礼貌的,我们期待和更多观众互动。”
这部诞生自法国的音乐剧首演于2009年,到如今正好快十年。这十年来,它的成功并没有局限于法国本国,巡演去到了韩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地也一样大受欢迎。为何它能让观众如此疯狂?不妨跟着南方+记者探探班。
过目不忘,作曲不打草稿?
“开挂”的莫扎特还是位“摇滚明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历史上的莫扎特:他是大音乐家、音乐巨匠,在音乐创作才华上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就曾说莫扎特是“神的创造力在人间的化身”。
他最厉害的技能——拥有绝对音高和超强的音乐记忆能力,对,就是那种听到什么就能马上记下来的人。此外,他作曲不用打草稿,只要他能写出来的曲子,就不需要修改,一气呵成。莫扎特一生短短35年,就创作了41部交响曲,22部歌剧,42部协奏曲,创作力惊人!总之,莫扎特的人生是“开挂”的。
但在这部戏一开场,“莫扎特”是从一群妙龄女子裙底钻出来的!其实,莫扎特还是历史上第一位敢于反叛主流的独立音乐家,其无数天才作品下都隐藏着一个叛逆的灵魂。
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摇滚莫扎特》的创作者说,“如果那个时代有摇滚,莫扎特绝对是一位具有‘摇滚精神’的巨星。”因此,他们将人们所熟悉的莫扎特形象进行了大胆颠覆与重新演绎,重点讲述莫扎特从17岁到去世的人生轨迹,突出刻画了莫扎特与同时代人相比卓尔不群的才华与离经叛道的精神以及莫扎特与萨列里这两位音乐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竞争关系。
作为“燃爆”全场的灵魂人物,剧里面他会身穿黑钻蕾丝西服,眼化朋克风烟熏妆,在光怪陆离的摇滚舞台演绎经典传奇,充分展现了古典美与未来感的碰撞。
“抓耳”又“抓心”
谢幕大狂欢让你瞬间被“点燃”
现场,气势恢宏的18世纪欧洲宫廷布景,辅以绮丽繁复的精致服装,优雅的古典乐配上丰满动人的吉他声线,《摇滚莫扎特》的舞美结合了古典洛可可和当代波普艺术,呈现出夸张、明快、绚烂的舞台色彩。前卫的服饰美妆交融,大量实景与投影光的巧妙组合,灯光与烟雾呈现出柔美的朦胧感,法式舞美制作的华丽惊艳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本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剧中音乐结合了原创摇滚乐和莫扎特的古典作品,大胆而奔放的摇滚乐配以经典巴洛克风格的服装,现代的表现手法配合欧洲宫廷的华美舞台,就是一场视听盛宴。这部《摇滚莫扎特》在音乐上做到了非常抓耳,甚至可以说是抓心,让你时时刻刻都被音乐与剧情所带着,进入到莫扎特跌宕的人生中。
剧中引用了莫扎特的作品数量多达20余首,经典作品与精心改编后的音乐在古典与摇滚之间自由穿越,古典美与未来感相结合的视听觉体验,使无数慕名而来的粉丝大呼过瘾。
虽然这是讲述莫扎特“后半辈子”人生的故事,也是他命运多舛的时候,但是由于这部作品选择了摇滚这种表达方式,作为观众并不会感觉到很丧,而是一种人生的激励,不断试图去向着那些糟糕的命运做对抗。
另外,提醒下观众,所有法语音乐剧在谢幕的时候都会有大狂欢,所以现场观众会感受到整个人都被点燃的感觉,最后一刻会迫不及待地纵情释放自己的热情。这应该也是这部音乐剧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在被问及此次广州站演出版本有何过人之处时,剧中饰演莫扎特的“小米”透露,导演在巡演版本设计了两个比较大的变化,“至于何时、何处呈现,希望观众亲临现场细细寻味。”
【记者】周豫
【实习生】彭琳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