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故事:从凭票排队到年货30分钟上门,你的年货“升级”了吗?

南方+ 记者

年的味道越来越浓,年货市场也将迎来销售高峰。改革开放40年里,人们购买年货,经历了从手持票证在供销社外排队,到在各大商超里“买买买”,再到现在如盒马鲜生等新零售场景下的全新体验。当购买的方式和场景已不再单一时,办年货是否已变成一件乐事?

离开票证“寸步难行”

春节对如今年轻人来说意味着吃喝玩乐,但在上了年纪的老人印象中,“年关”名副其实。

家住深圳罗湖区莲塘社区的居民玲姐在大扫除时,偶然翻出一叠叠粮油肉票。这些自1955年开始通行的票据,成了老一辈的记忆。“到了农历年底,才敢稍稍匀一点出来,多换点肉和油,就当过年了。”

改革开放后,深圳外来工日益增多。由于各地粮票不通用,市场上的物资交换陷入困境。特区政府决定,由粮食部门多备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

深圳经验迅速影响全国,加上物资供应日益丰富,到了1994年,影响整整两代人的各种票证彻底谢幕。

玲姐家收藏了近百张粮票肉票油票。

新年礼盒花式“凹造型”

随着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已经成为新时尚。今年春节,盒马鲜生准备了近三百款年货商品。

日常销售的爆款水果新奇士橙、红蛇果,洋气的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等等,都能特别定制成水果礼盒。还有各类海鲜干货,甚至连活蹦乱跳的水产、畅销的帝王鲜,也参与到新年礼盒的“凹造型”队伍中,消费者可以按照喜好、选择不同的海鲜包装成新年创意礼盒。

“年初三是赤口,按照广东人的习俗不适合外出拜年,订些三人分量的小盆菜、佛跳墙送到家里,也是省事又有气氛,”玲姐一边翻盒马App一边说。

除了自家准备年货之外,玲姐也打算从盒马下单,搭配活海鲜春节礼盒,让盒马小哥配送到几位老朋友的“盒区房”,送上互联网式的新年祝福。

玲姐和朋友在盒马app上挑选家乡菜。

大数据预测年货界“网红”

深圳福田村是潮汕人聚居的社区之一。“年到节到,唔闲到哭”这句潮汕话,说的就是过去的主妇们在春节前会非常忙碌,家家户户制作粿品和贺年糕点。

现在,很多人家不再自制年货,而是外出购买。可每到节前,市面上的农副产品及各类食品总会来一波涨价潮。

“为确保节日期间商品货量充足、品种丰富,早在两个月前,采购团队就开始进行春节应节商品和前1000款畅销商品的备货,根据大数据计算出安全合理库存。”盒马深圳采购总监竹志说。

盒马鲜生门店的定制年货礼包。

就在上个月底,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推动下,广东百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获得授权,被正式列为“盒马合作基地”,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搭建销售平台,通过大数据把商品价格维持在良性幅度。

目前在深圳盒马门店,日日鲜系列的蔬菜、猪肉、鸡肉、牛奶等商品就有60多款,春节期间将大量供应市场。

最受欢迎的当属海鲜,年三十一天的销量大约是平时的20倍到30倍左右。

盒马鲜生年货节推出定制水产年货礼盒 帝王蟹装入干冰礼盒4小时保鲜。

最应季的就是水果节日礼盒。比如岭南红廉江红橙一直是湛江“网红”,也是广东地标产品。

再看这枚有故事的梨子,库尔勒香梨非常知名,但目前市面上90%的库尔勒香梨都是假冒的,前段时间库尔勒香梨协会会长盛振明专程去了一趟上海,和盒马签约产地直采。

在深圳盒马鲜生的消费者中,除了34.91%的广东人外,有超过20%的消费者来自湖南和湖北,其次是江西、河南、广西和四川等。今年年货选品上也刻意打造大家的家乡风味和时令商品。比如,丹江口剁椒鱼头,洪湖粉藕、湖北藜蒿和霜冻红菜苔。

春节期间,预计线上下单也会增长。竹志说,为了响应消费者的线上购物需求,在春节返乡潮和用工荒的普遍现状下,门店依然将配备足够的快递小哥。

【记者】戴晓晓 

【实习生】孙诗

编辑 谢昊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