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厚积薄发”的华为果然出手不凡,新年伊始就搞出了“大件事”——其自主设计基于ARM架构授权的处理器鲲鹏920正式发布,且出道即巅峰,一举拿下业界最强的称号。随之而来的还有专为智能计算时代打造的泰山服务器以及华为基于ARM架构的生态建设新宏图。
“核芯”突破三连击 华为硬实力全面彰显
随着麒麟920的发布,华为已经完成了自主“核芯”方面的“三连击”——在智能手机市场大放异彩的麒麟处理器、在AI领域强势登场的昇腾处理器和面向智能计算的鲲鹏处理器,它们的相继登场,不仅是华为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重大突破,也注定在中国企业的科技创新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链上游核芯层面的每一个突破都值得我们不吝溢美之词。更何况,此次华为发布的鲲鹏920不仅有突破,而且还直接实现了超越。
根据发布会上披露的信息,鲲鹏920是业内目前最高性能的ARM-based处理器,顶尖的7纳米制造工艺,基于ARM架构授权,但由华为完全自主设计,通过优化分支预测算法、提升运算单元数量、改进内存子系统架构等一系列微架构设计,大幅提高了处理器性能。典型主频下,SPECint Benchmark评分超过930,超出业界标杆25%。同时能效比优于业界标杆30%。
具体参数上,鲲鹏920主频可达2.6GHz、单芯片可支持64核、集成8通道DDR4,内存带宽超出业界主流46%,还集成了100G RoCE以太网卡,率先支持PCIE4.0及CCIX接口,可提供640Gbps总带宽。
以上种种数据看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鲲鹏920处理器主打“多快好省”,更多核芯、更强性能、更高吞吐率同时还更省能源,这对于打造高性能、高吞吐、高能耗比的服务器产品至为关键。也正是因此,基于鲲鹏920处理器的华为泰山服务器也被视为“业界性能最优的ARM服务器”。
生态建设更关键 战略性聚焦智能计算
和硬件技术层面的突破相比,这场开年发布会上华为基于ARM架构积极搭建面向智能计算、智能社会的生态圈这一战略意图其实更加值得关注。
熟悉企业的管理的人都应该知道战略制定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它要解决的是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但战略制定在确保长期方向性的同时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因此 “天时”也会是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而华为之所以选择当下发力ARM架构的服务器市场,正是有着“天时“的驱动。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发布会上一开场,华为董事、战略Markting总裁徐文伟对此就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智能社会的加速到来正在推动智能计算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业务和数据的多样性更是带来了异构计算的需求。既然客户有需求,那么“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当然会去满足。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华为会选择ARM架构的生态系统作为拥抱异构计算时代的解决之道了。据徐文伟介绍,智能社会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万物互联、万物感知和万物智能,基于ARM的智能终端应用正加速发展并出现云端协同;与此同时,云计算下的新业务让数据越发多样性,如大数据应用、分布式存储和部分边缘计算等,这些场景应用对多核高能效计算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具有优势的ARM计算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简而言之,智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将取代传统PC成为网络连接中的主要节点,它们的计算需求不仅数据量大、连接数也堪称海量,这对于服务器会提出多核化、高并发、高带宽的新需求,同时也还需要不断降低能耗,而且这些智能终端目前大多是基于ARM IP开发的,因此采用ARM架构的服务器将会与它们实现更加完美的匹配。
这也是鲲鹏920和泰山服务器将主要应用于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和ARM原生应用等场景的直接原因。发布会上,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邱隆就介绍了一些泰山服务器的典型应用案例,比方说手机游戏厂商的应用测试,一台泰山服务器的算力可以模拟替代150台ARM IP的智能手机来进行兼容性测试,这无疑能大大减少游戏开发商的成本;另外基于泰山服务器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在相关厂商的测试场景下可以减少50%的节点部署、33%的能源消耗以及35%的机柜量,这也同样是因为发挥了ARM架构服务器的高带宽、多核化和低能耗的优势。
由此可见,华为围绕鲲鹏920、泰山服务器打造基于ARM架构的生态系统这一战略可谓是真正的“应时所需、应运而生。”
开放、合作、共赢是王道 新生态面向新蓝海
值得说明的是,选择战略性聚焦ARM架构的新生态,并不代表着华为对于目前仍然在服务器市场占有主流地位的X86架构弃之不理。相反,在发布会上,徐文伟还多次强调和英特尔的战略合作将会是长期的,过去、现在、未来英特尔都将是华为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因此,自主设计的鲲鹏920处理器、泰山服务器对于华为而言,更重要的意义在面向未来新兴市场机遇的提前布局,也就是徐文伟所说的在特定的领域需要特定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华为的创新之路从来都是坚持的“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而非破坏式创新。华为要做的是不断探索ICT领域科技创新的边界并寻求新的突破、发现新的机会同时搭建新的生态。
这一点从发布会上华为广邀ARM架构生态伙伴、共议发展大计的姿态上就可以充分体现。邱隆在回顾华为服务器业务的发展历程时就重点感谢了各方的合作伙伴,正是华为和生态链伙伴的协同努力成就了华为服务器业务过去十数年的飞速成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服务器的出货量达到91.8万台,较2012年的7.7万台增长了12倍,2012年-2018年累计出货超过了356万台。“刚开始时,我们的合作伙伴在PPT上只有可怜的几个,但现在的伙伴名单在一页PPT上都已经快放不下,但我们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邱隆这样说道。
也正是因此,基于ARM架构,华为将从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不断推进产业合作。据介绍,华为已与GCC、Linaro、OEHI等产业组织,以及Hortonworks、Microsoft、SAP、SUSE、Ubuntu、中标软件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在硬件层面,华为已成为Linaro的核心成员;在基础软件层面,华为已成为OpenStack的白金会员、CNCF的Founder成员;在应用层面,华为参与绿色计算产业联盟GCC,GCC发布《绿色计算产业联盟服务器标准白皮书》、并构建绿色计算开源开放社区;华为在欧洲参与“Open Edge+HPC Initiative”。
对此,徐文伟直言,华为将以鲲鹏920把计算带入多核异构的多样性时代,并与客户及伙伴一起共同努力,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记者】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