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天吃饭,广种薄收。”这曾是昔日里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五联村面貌的真实写照。
● “落后的样貌催人改变,村党支部决心带领全村群众改变村容村貌,引进现代农业产业。”五联村党支部书记陈总娣总结道,党员率先垂范,村党支部动员鼓励,激发了群众改善生活的动力。
● 如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已成为五联村的现实图景。
■ 增城区中新镇位于广州东部,西连中新广州知识城,北接从化区太平镇,农村地区广、农业人口多是显著的特点。
随着地铁21号线的开通,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小镇如何走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夯实基层党建是最好的答案。
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五联村、山美村等农村蝶变的背后,一座座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正在增城中新镇成型。
党员亮身份,群众更信任
山美村位于中新镇西部,山清水秀,耕地面积广,村民大多以种植业为生。然而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成为当地乡村发展的一块“心病”。
☞山美村党支部书记陈金扬认为
过去的土地纠纷无法解决,村里的发展就变得滞后。既要让村民们相信,又能顺利地开展工作,这个重任就落到了村里的党员身上。
我们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
>>>>制作“共产党员户”门牌
山美村拥有户籍人口3756人,党员95名,在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的同时,密切加强党员联系群众,每个党员自愿联系7到10户村民,实现联系村民全覆盖。山美村为全村87名党员家里统一制作了“共产党员户”门牌,通过在住宅醒目位置挂上“共产党员户”门牌,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立党员图书室
党员身份亮出来,素质也要跟上来。山美村特别注重农村党员的素质提升,还专门设立了党员图书室,以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为载体,对全村党员进行核实身份,查清流动党员去向,逐一了解党员在外的工作情况,对党员的身份信息进行公开上墙,在图书室设立了公开栏,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党员参加学习的各项情况进行公开考勤,规范了村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党务公开、流动党员的管理,整顿学风和会风,形成党员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
>>>>开展党员活动
自党员亮身份活动开展以来,山美村坚持每月至少开展1次党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到石滩下围村视察、党员手抄党章、党章党规知识竞赛以及“做合格党员专题研讨”等活动,让相互学习的风气传递开来,让党员的模范树立起来。
☞中新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党员通过亮身份,树立了形象,做出了表率。党员勇于亮身份、敢于亮身份,亮的是信任标志,让群众相信党员、相信政府。同时,中新镇正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采取领导干部挂村、第一书记挂职等方式,全面深入调研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支部聚民心,念起“致富经”
走进中新镇五联村的绿天然水培蔬菜大棚,满眼青翠欲滴。在这个仅仅占地100亩的蔬菜基地,新型的水培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土地种植,蔬菜可全天候生产,每日都在播种、每日都在收割。
这里一年可收割24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相当于同面积土地种植的近5倍。
开发农业现代化项目
❶ 3年前,五联村村支部决定因地制宜引进水培蔬菜种植基地,打造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园区。
在建设过程中,党支部成员通过走访沟通,收集民意汇聚民心,协调180多户村民整合闲置土地200多亩,使可用地连成一片,把致富的产业带了进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价值。
❷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保障,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使村里的农业生产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五联村加大农业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番石榴、沙糖桔、鱼塘养殖等传统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不仅如此,占地400多亩的优质鱼苗繁殖基地、古村落及白洞水库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也备受村民期待。
❸ 目前,经村支部决定开发的水培蔬菜基地、亚生园艺基地、鹰嘴桃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项目,引进外资企业现代化管理,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
▲官塘村健桥芦荟园
☞中新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中新镇各基层农村,党员亮身份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后,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掌握联系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意见呼声要求和矛盾纠纷隐患。
每月各个党小组都要召开一次会议,汇总党员收集的民意情况。党支部每月也要召开一次支委会,分析、整理、排查清理出来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化解、处理意见,并由支委会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解决,形成工作决议,把“凝聚党心,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提高组织力,旧村焕新颜
濠迳村三面环山,一泓由西福河分支出来的灵水贯村而过,行走在其中,只见平坦宽敞的村道,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休闲广场遍布绿树红花。
▲濠迳村文化广场的古榕树(约400年)
村内百年汤氏宗祠及祠堂旁的濠迳古书屋,营造了这座古村崇文知礼的氛围。
从2016年开始,濠迳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干部和党员带头拆除老旧危房,腾挪出闲置空地统一规划管理。
在保留古宗祠、古书屋的基础上,以路边、山边、水边、屋边为重点,对村庄及周边进行全面的绿化美化,大力发展观光旅游。
目前,濠迳村已规划建成了近5公里的环山环水环田环村绿道,投资建设了村心花园、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在村里栽种了上千株紫薇,全村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是一项全面工程。不仅要有美丽的村庄环境,更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的五联村已经完成8公里的村道升级改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创作,建成村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体育公园、休闲步径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工程。
▲五联村文化广场
五联村是中新镇运用“农村党建+农村环境”建设模式的结果,通过重点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基层民主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带动改变农村面貌。
☞中新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的信任程度很高。辖内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2017年陆续完成换届工作,支委委员、村委会委员100%“交叉任职”,并实现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
▲岗埔围龙屋
中新镇以党建促发展努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为更好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中新镇突出“实”字,建好一套党内生活的规章制度。根据党章的规定和新时期党办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工作特点的党内生活制度。
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中新镇各村级党支部探索推行“主题党日”活动,通过“1+5”的形式,即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谋划开展主题突出、导向鲜明的党建活动,推动基层组织生活规范化。
37个村居公共服务中心、民主议事厅建设实现全覆盖、村里实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风尚……正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新镇努力建设品德心灵美、文化生活美、乡风民风美的农村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培养文明乡风。
五联村的水培蔬菜种植基地规划二期建设、濠迳村的乡风民俗德善之举润物无声、三星村丝苗米种植基地期待来年丰收、永兴村等红色党建示范村建设正如火如荼……
▲坑贝村荷花池
从从前的落后村到现在的美丽乡村,农村基层党建让旧村焕发新颜,中新镇以党建促发展,努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数读中新
1. 目前,中新镇党委下辖1个党总支、87个党支部,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19个,村(社区)党支部37个,两新组织党支部31个,共3351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2257名;
2. 2018年,累计召开专题党建会议5次,实现全镇党员轮训率100%;
3. 开展“学党史、强党性”等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党校专家授课,举办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第一书记等各级党课96堂。
▲美丽霞迳村道(霞迳村)
中新镇将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一起来听听中新镇党委副书记吴宇琦怎么说
农村地区要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因村施策,使出真功硬招,带动各村发展。要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目前,中新镇党委下辖1个党总支、87个党支部,其中村(社区)党支部37个,3351名党员中农村党员有2257名。
去年以来,中新镇制定并严格落实《增城区中新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创新实施农村党建+农村环境建设模式,重点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基层民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将集中利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引领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实现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要夯实党建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在探索农村属地党建模式上,中新镇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采取领导干部挂村、第一书记挂职等方式,全面深入调研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四清楚”“四必审”“四必到”,找准问题症结,制定专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和检查验收步骤,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党员是“传声筒”和“收纳箱”
“我们以农村党建为抓手,推进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吴宇琦表示,基层党组织是凝聚民心的“第一现场”,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围绕产业兴旺,党建发挥了带民致富的作用。“五联村引进了水培蔬菜、插花园艺,三星村引进名贵百合花品种进行种植,并积极开拓市场,新围村大胆尝试,为解决冰糖橘的‘黄龙病’危机引种鹰嘴桃初获成效。”据介绍,中新镇通过“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落实分管领导和部门挂村制度,以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工作开展的核心和灵魂,增强转型发展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围绕基层治理,党建发挥了协调表率的作用。“党员在政府和群众间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党员是“传声筒”和“收纳箱”,党员联系群众后,让本村党员参与基层民主议事活动,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民主议事、一事一议”村民自治新模式,在议题确定、会议主持、事项落实等方面发挥村党支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核心作用。
经济发展成果反哺基层建设
近年来,中新镇探索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企农商农超合作共赢、土地流转等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持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多渠道解决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实行封闭式运行、项目化使用、常态化保障。
“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各地村级集体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吴宇琦表示,经济发展的成果反哺基层建设,使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大幅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为实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南方+、今日中新
编辑:赖衍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