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同质化竞争说不!粤港澳大湾区应大力推动城市群品牌建设

南方经济智库
+ 订阅

1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成长性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市天河区广东社会科学中心报告厅举行。品牌专家与商界代表围绕制造、销售、服务、文化等方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品牌的国际形象、增强湾区企业品牌在社会的影响力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俊表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涌现了一大批以“华为”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品牌,在供给侧、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的影响下,粤港澳大湾区缺乏的不是本土自主品牌,而是在全球合作竞争中位于前列、极具影响力的强势品牌。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谢京辉在题为“一带一路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品牌已成为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象征。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不能单纯地依赖于品牌质量的“硬件”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产业升级作用来提升品牌软实力、巧实力;要彻底打破这种长期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格局,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健全和完善,走出一条制度设计符合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之路;我国自主品牌在“一带一路”上,不仅是产品输出,也是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难得机遇,大力推动品牌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他认为,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我们应当在多边合作、创新理念、优化环境、产业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依托广大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拓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是重要途径。

广东省品牌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繁明从什么是国家品牌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品牌引领、如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品牌三个方面,作了题为“以品牌建设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可以借助国家给予大湾区的优惠政策,以品牌引领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科技研发中心、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全产业链体系;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海陆空网络巨型门户枢纽品牌;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城乡一体化绿色小镇家园品牌。重构粤港澳空间秩序,从城镇体系走向湾区集合。借助大湾区工业完备体系和综合实力建立大湾区公用品牌和专用品牌,提升企业品牌附加值;借助四大国际名城打造国际一流服务品牌,需要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推动大湾区公共产品跨境跨城供给。

深圳云网基业电信集团执行董事、技术总裁宋振华以“创新农业电商促进农业品牌成长与农民增收的新路径”为题,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前景。他指出,当前“三农”有好产品却没有好销路的最主要原因是产品品牌的缺失。而通过“科技农业+移动互联网+区块链”高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既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农产品品质及服务的需求,亦降低了农民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因供求关系面临的风险。通过多维一体,打造全链条闭环,为“三农”产品品牌保驾护航。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品牌研究会副会长林平凡在题为“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区域品牌”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品牌塑造要摸清营商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找准区域品牌与营商环境之间的连接点;要把企业最急迫、最现实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增强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同时,实施城市品牌战略;解决城市品牌难题,提高品牌综合竞争力。

论坛交流环节中,各品牌专家学者、企业家一致认为,强化培育高成长性品牌将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引领作用,是改善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提升中国品牌在国际中高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止着眼于区域之间的合作,更应树立一个城市群品牌建设意识,通过一个个具有高品质、高使用价值、高信用程度的品牌做媒介,向世界展现湾区的文化形象、实力与价值。

论坛还宣布了前期开展高成长性品牌抽样调查认定的成果,对2018年度粤港澳大湾区高成长性品牌及具有高成长性潜力品牌进行颁奖授牌。该论坛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省品牌研究会、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的企业界、社科界、工商界、高校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记者等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记者】王彪

【校对】符如瑜

编辑 许晓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