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还没关注广东卫生在线的小伙伴们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今天(5日),迎来了小寒节气。
小寒,时值每年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达到黄经285°时,今年小寒具体为1月5日。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节气该如何进补?
冬季养生九大误区你知道吗?
广东卫生在线特邀权威专家
为大家送上健康锦囊
医学指导
林嬿钊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谭健成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师
高三德 广州市中医医院杂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进入了小寒节气,也就进入了数九寒天,饮食上要以“补”为主。而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医师谭健成给大家支招。
药补可适当选择人参、黄芪、虫草、阿胶、当归、首乌、枸杞等滋阴潜阳、益气补血之品。
食补可根据身体的阴阳气血偏盛情况,结合食物的性味有选择地进食牛羊肉、鸡鸭肉、狗肉、精肉、甲鱼、鳝鱼等食物。其中,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抵御寒冷,而且对一般虚寒性疾病有治疗和补益的效果。“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金匮要略》记载的一款经典温补药膳。当然,还要多吃当令的蔬果、坚果等。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对于身体的锻炼,即使是在三九严寒下也要坚持不懈。当然,此时的运动养生更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因为室外气温低,身体血液循环缓慢,肌肉韧带、肢体关节灵活性降低,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
锻炼时选择运动强度适中的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或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时要注意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鼻腔粘膜有毛细血管及分泌液,对吸入的气体有温化的作用,可避免气道因受到直接进入的冷空气的刺激而发生痉挛。
冬季养生九大误区
冬季是一个适合养生的季节,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冬季养生一知半解,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误区。
广州市中医医院杂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高三德提醒大家,以下冬季误区要注意规避,以免养生适得其反。
1.热水洗脸更舒服?
冬天的水冰冷冰冷的,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用热水洗脸,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用热水洗脸,除了会让皮肤更干燥之外,人的脸部在接触到热水时,毛细血管会扩张,当热量散发之后,遇到冷空气,毛细血管就会收缩,这样一热一冷还容易导致长皱纹。用温水,甚至是适度的冷水洗脸反而更有助于健康。
2.喝高浓度的酒防寒?
事实并非如此。喝酒的人大多有个惯性认知——酒后身体会发热,所以就觉得在冬季喝酒能防寒。酒后身体确实会发热,但这种感觉很快会消失,当身体散热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觉到冷。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它们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只会挥发掉身体内的热量。
3.吃高热量的食物能暖身?
有些食物热量虽高,却不等于能暖身。比如油炸食品、蛋糕、奶茶、奶油等食品热量普遍较高,但对冬季防寒保暖基本无任何帮助,建议不宜多吃。中医学认为,温热类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虾等对身体具有补充阳气的效果。不过高三德提醒,吃这类食物也要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阳盛体质的人,本身已经处于上火状态,不合适吃这些温热的食物,吃了可能会导致亚健康或引发疾病。
4.冬季适合睡懒觉?
很多人在冬季都喜欢睡懒觉,觉得睡得越多就越好。实际上,冬季睡觉是适合早卧晚起,但这里的“晚起”是指在太阳升起,也就是在七、八点左右就该起床了。太迟起床,睡得太多,反而越疲倦。
5.常舔嘴唇可保湿?
冬季空气干燥,嘴唇容易出现干裂,这时很多人就习惯用舌头舔嘴唇,想着可以湿润一下,却不知会适得其反。因为唾液里含有唾液酶等比较粘稠的物质,附在嘴唇上暂时是湿润的,但当水分蒸发完,嘴唇会更干燥,更易脱皮。建议大家还是涂上润唇膏,或吃些滋阴的食物,如沙参、百合、玉竹等。
6.紧关门窗,密不透风?
一到冬季,很多人会因为怕冷而门窗紧闭,觉得这样才不会着凉感冒。但其实,密闭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及灰尘等,人更易患上感冒、咳嗽等疾病,高三德建议,冬季每天也最好开窗3-4次,每次1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7.衣服穿越多越好?
天气虽冷,但衣服并非穿得越多越好。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只是使人体的热量得以保存。从生理学上看,穿衣过多会妨碍身体自身的体温调节,以致减弱人体的防寒能力。
8.蒙头睡觉更暖和?
为了跟被子外的冷空气隔绝,很多人都会选择蒙头睡觉。其实,人在蒙头睡觉时,容易因为空气不流通而缺氧,从而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胀等症状,熟睡之后还可能伴随做噩梦的情况,所以睡觉时还是露出头部,呼吸新鲜空气为好。
9.冬季吃火锅能防寒?
在冬季吃火锅对防寒的确有些作用,但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这些人群少吃
如患有痛风、肠胃不好、三高、口腔溃疡等患者都不宜过频吃火锅。
◎火锅汤不要喝
火锅汤的嘌呤含量一般过高,尽量不喝,或在打火锅前半小时内喝一点。
◎多吃素食
火锅应以素菜作为主食,海鲜、牛羊肉、蘑菇等因嘌呤含量过高不建议多吃。
◎火锅后要多喝水
吃完火锅别忘了多补充水分,也可以吃些水果,避免因胃肠积热导致身体不适。
◎保持空气流通
吃火锅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打开窗户或开空调抽风抽湿。尤其是用煤气或碳炉打火锅时,要避免因空气不流通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小寒节气膳食推荐
01.白胡椒煲猪肚汤
【食材】
猪肚1只,排骨150克,腐竹30克,胡椒30-40粒,生姜3片,枸杞子,白芝麻,食盐,生抽适量。
【做法】
胡椒打碎,排骨斩段;猪肚里外翻转,加食盐和生粉反复揉搓,再冲洗干净,重复3次以上,同排骨焯水备用。锅内加水煮沸,放入猪肚,排骨,腐竹,胡椒,枸杞子和生姜,大火烧开并转小火煲1.5小时,加食盐调味。捞起猪肚,切条装盘,撒上白芝麻,蘸酱食用。
【专家点评】
猪肚性温,适用于虚劳消瘦,胃寒食欲不振,脾虚泄泻及儿童疳积。胡椒性温,温中散寒,醒脾开胃。生姜温中和胃。该汤品对心腹冷痛,肠鸣腹泻及胃寒所致的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贴士】
阴虚火旺者少食
02.黑豆煲牛尾
【食材】
牛尾1条,黑豆50-100克,陈皮1瓣,生姜3片,枸杞子 和食盐适量。
【做法】
牛尾刮净毛,斩段洗净,放入高压锅中,加适量清水和生姜煮10-15分钟。把牛尾连同汤汁一起放入汤锅中,加入黑豆,陈皮,枸杞和适量温开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牛尾取“以形补形“之意。黑豆,色黑,形如腰子,可入血分,入肾,能补肾活血利水。以陈皮运脾胃,化湿浊,生姜温中和胃,该汤品具有补肾 ,强筋骨的功效,对于肾虚而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的人士尤为适合,为冬季补肾佳品。
【小贴士】
超重,湿热体质人群不做推荐。如觉油腻,可加胡萝卜100克同煮。
编辑|Catherine Rena 责编|黎晓心
综合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