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龙岗大事记”

南方日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又是一年。

在刚刚溜走的2018年里,《南方日报 龙岗视窗》和你一起亲历了龙岗的许多重要时刻: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开工,龙岗实施“双年”行动,三馆一城开业,深港国际中心开工建设,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举行……这些流泻于笔端、收藏于镜头中的美丽瞬间宛若时间的玫瑰,在岁月的洗练中凝结成我们对龙岗最美的回忆。

回首2018年,龙岗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付出尤当珍惜。每一份成绩单的背后,都有龙岗全区上下同心协力、踏实苦干的身影;每一次龙岗发展能级的跃进,都有那些来龙岗打拼的奋斗者和追梦人的足迹。

今年,龙岗改革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奋斗仍是这座大区在时序轮替中的不变姿态。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2018年龙岗交出的成绩单。

地铁14号线、16号线开工

2018年1月10日,万众期待的深圳地铁14号线和16号线正式动工。

龙岗地铁3号线。

深圳地铁14号线,总体规划自福田会展中心至惠州南站及新桥站。深圳一期建设段为沙田到岗厦北,主线线路总长约50.3公里,设站17座。惠州段约11.1公里,设站5座,平均站间距2.22公里;全线设昂鹅车辆段1座,公园南停车场及新桥停车场共计2座。

深圳地铁16号线是深圳市第一条位于城市外围组团内部的区域骨干线,加强龙岗大学城、大运中心、龙岗中心、坪山高铁站、坪山中心、坪山大学城之间的联系。

实施“双年”行动

2018年1月23日,龙岗区六届二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区委书记张勇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共深圳市龙岗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根据报告,龙岗区委决定将2018年确定为“作风建设提升年”“东进战略攻坚年”。

1月25日,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区长戴斌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1月26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少雄向大会作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1月24日,区政协五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区政协主席吴书坤向大会作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开展“我当网格员”主题党日活动

2018年3月起,龙岗区开启了“我当网格员”主题党日活动。全区处级以上干部先后走进各街道社区,以网格员的身份上门采集人口、房屋、法人信息等,实地体验网格员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流程。

从学习使用PDA终端进行信息采集,到入户吃闭门羹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龙岗区的干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实实在在走上了基层一线工作。干部下沉一线当“网格员”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探新路,也让市民群众的安全感直线上升。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龙岗干部通过实地走访群众,听取群众对网格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推进了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深港国际中心开工建设

2018年3月26日,深圳市2018年第一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暨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龙岗大运新城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现场举行。

龙岗区纳入全市2018年第一季度集中启动的项目共37个,总投资约5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位列全市第一。

其中,预计高度达700米的深港国际中心作为粤港合作标杆项目位于龙岗区大运新城,占地面积3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6.4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为400亿元,项目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地标,建设成为集深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深港青年合作创业中心、深港国际演艺中心、万豪高端品牌酒店、哈罗公学及办公、商业、旅游、科普展示、公寓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成为粤港合作的标杆项目、深港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枢纽。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本科生毕业

2018年5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毕业生纷纷自拍留念。

2018年5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隆重举行了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来自浙江、湖南、广东等17个省市的271名首届本科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圆满结束了本科阶段的学习成长历程。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教授、三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等都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辞,约1200名毕业生家长和亲友也到场观礼。

面对2014年建校以来的第一批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回忆起给同学们上的第一堂课,清楚地记得家长送孩子来上学时的场景,“你们是永远的师兄师姐,这意味着你们曾陪伴这所大学成长,是这所大学将你们推向了世界,但也可以说,是你们把这所大学推向了世界。”徐扬生说,“没有梦想,财富再多也无法使你走得更远。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该奋斗的年纪不要选择安逸。”

率先实施“委区合作”破解土地难题

2018年5月25日,龙岗区召开《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与龙岗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规划国土管理改革与实践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解读及三年计划任务分解工作会议,对《框架协议》条款进行解读,并对三年任务进行分解,就如何落实好《框架协议》进行全面部署,全市率先实现委区合作。

《框架协议》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土地管理、土地整备、违建查处、生态线管理、田园综合体建设六个方面。龙岗在全市率先启动分区规划、改革创新法定图则编制新机制、率先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及监管新模式等,为深圳规划国土改革创新试水探路。

“深圳·红立方”开馆

2018年5月28日,由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组成的“深圳·红立方”正式开馆。

“深圳·红立方”是龙岗区重点公共文化项目,也是深圳文化强市、文化惠民重点工程。作为龙岗区首个政企合作、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的公共文化场馆群,“深圳·红立方”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文化休闲场所,成为龙岗文化新地标。

深圳首家无人书店亮相龙岗

深圳书城龙岗城。

在2018年7月1日开始试营业后,深圳书城龙岗城于7月18日正式开业。

深圳书城龙岗城坐落于龙岗首个政企合作、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的公共文化场馆群,与毗邻的“红立方”共同构成“三馆一城”。不同于其他书城,深圳书城龙岗城被誉为全国第一家全方位、多维度智能书城,即以“智能服务”为核心,以“原创者、合作方、消费者”为服务对象,通过大数据应用、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最新科技手段推出深圳首家“无人”书店以及全方位的智能服务,大力推进智能化的建设。

书城内最受关注的“无人书店”名为阿布e无人书店。它坐落于书城一楼北区,不仅是深圳首家智能无人书店,更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无人书店,其实用面积达178平方米。作为龙岗书城智能化建设的七大智能生态之一,阿布e无人书店注入了丰富的科技元素,拥有全智能无人购书系统,读者可扫码入店,并通过物联网智能识别技术精准定位图书,在结账时感应所选图书,微信扫码支付即可实现“一键买单”。

众志成城抗击超强台风“山竹”

2018年9月16日至17日,超强台风“山竹”严重影响深圳。

龙岗区委区政府周密部署台风防御工作,全区各街道各部门上下齐心、全力以赴,最终完成在抗击超强台风过程中“不死人、少伤人”的目标。

台风来临前,龙岗织密织牢防御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指挥,及时部署和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防御工作。台风袭击期间,全区上下逆风前行、抢险救灾,各街道、各相关部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协调配合,形成抗灾合力,应急处置迅速高效。台风过后,全区第一时间展开清理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快速有序恢复。

红棉路、沙荷路全线通车

2018年9月29日,龙岗区举行红棉路、沙荷路通车仪式,在国庆节前夕兑现了区委区政府对百姓的庄重承诺,断头14年的红棉路、沙荷路终于实现全线贯通。

红棉路是龙岗区城市路网的重要主干道,是区重点民生工程。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这条交通“大动脉”的打通,但红棉路面临着拆迁推进难度大、施工技术难度高、协调工作量大等一系列难题,成为一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

红棉路贯通后,使龙岗与市区的联系更为紧密,有助于构建城区经济走廊,给沿线社区和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将缓解水官高速和龙岗大道的通行压力。此外,沙荷路全线通车后,可有效缓解横岗六约及园山大康、安良等社区的交通出行压力,加强龙岗区和盐田区的交通联系,完善和提升龙岗区路网体系。

亚洲在建最长单体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2018年10月28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深圳地铁10号线双拥街站主体结构封顶。这座长达710米、从龙岗平湖通往深圳主城区方向的新线首发站,是亚洲在建最长单体地铁车站。

据了解,双拥街站位于平湖建筑密集的繁华商业街,该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结构车站,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最深处21.6米,宽20.2米,总长度达710米,相当于三个标准站的规模。这座从龙岗平湖通往深圳主城区方向的新线首发站,是亚洲在建最长单体地铁车站。建成开通后,双拥街站将与多条城际铁路、城市轨道线路连接,成为深圳重要的交通中心。

深圳地铁10号线属于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工程项目,南连福田口岸站,北接龙岗区双拥街,线路全长约29公里,共设车站24座,其中换乘站8座,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截至目前,地铁10号线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全线主体结构累计完成95%,共有17座车站已封顶,预计将于2020年开通试运营。

该线开通后,将结束平湖、坂雪岗、华为新城、梅林关以东片区不通地铁的状况。同时,还能改善梅林关拥堵问题,分担地铁4号线的运营压力。

“智慧城市大脑”启用

2018年11月15日,集城市运行管理、视频会议、智慧城市体验展示等于一体的龙岗智慧中心正式启用,集中展现了智慧龙岗建设成果,是龙岗区智慧化水平最高、市民参与度最好的公共基础设施。

该智慧中心基于物联感知、系统融合和数据共享,已实现安监、应急、公安、城管、查违、教育、卫生、水务、环保等应用互联汇聚,实现了对城区运行态势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等功能,已初步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

近年来,龙岗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在全国率先探索“一张图”社会治理应用,推出了重大项目、房屋质量安全、危险边坡监测、视频监控、城管事件、“三小场所”、建筑工务、高空查违等“一张图”管理的品牌应用,促进城市管理可视化精细化精准化治理,实现“一图全面感知”。

龙岗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

2018年11月21日,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18)在北京闭幕,会上发布了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榜单,龙岗区力压广州黄埔区、深圳南山区,首次位列工业百强区榜首。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龙岗地区生产总值为3100.06亿元,增速达11.0%,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903.57亿元,增长14.6%,比去年同期提高2.9%,增加值与增速均为全市第一。

第三批抽调干部顺利“毕业”

2018年10月31日,龙岗区第三批抽调的50名干部结束抽调工作,回到工作岗位。

根据龙岗区委“双年”工作部署,区委组织部在总结前两批抽调干部实践锻炼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于2018年7月31日起,安排第三批50名抽调干部下沉一线,全脱产参与土地整备、征地拆迁实践锻炼。此举旨在于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工作中锻炼、培养、发现、使用干部,进一步推动全区土地整备工作开展。

“征拆对象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要我们用真情去打动他,征拆工作就没那么难了。”“做好征拆工作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久久为功。”“基层是最好的学校,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不少抽调干部在龙岗区委第三批抽调参与土地整备实践锻炼干部座谈会上表示,经过3个月的基层锻炼,他们进一步理解了群众心声,学会了“群言群语”,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

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开幕

2018年11月30日,首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在“深圳·红立方”的公共艺术馆开幕。

双年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及龙岗区委区政府联合举办,展期84天。组委会征集到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土耳其、阿根廷、荷兰、日本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共2651名画家作品,经过严格的初评和复评,最终入选作品264件,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数量、质量、国际参与度以及艺术广度上都凸显了国际性和多元性。

此次展览旨在打造全国首个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内举办的国际双年展和全国首个以油画为主题的国际双年展,并使其成为继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之后在大芬油画村长期落地举办的又一个顶级艺术展览。这次展览,对大芬油画村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是龙岗区实施文化产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深圳打造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也具有推动作用。

在全市率先完成三种类型历史违建处理确认工作

自2018年10月10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法建筑的处理办法》实施以来,龙岗区成功处理确认三个“全市第一宗”历史违建,即“全市第一宗工业类确权给企业”“全市第一宗工业类确权给原集体”“全市第一宗办公类确权给原集体”,下发全市第一批《处理证明书》,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完成登记并公示。

据悉,三宗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均已经区查违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全市第一批历史遗留违建《处理证明书》。目前,龙岗区已在全市率先完成三种类型历史违建处理确认工作,公示期后将核发全市第一批历史违建处理确认的“房产证”。

8个公立医院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018年12月9日,深圳龙岗区2018年公立医院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南湾街道南康路区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项目现场举行。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8个公立医院重大项目和7个社康修缮改造项目。

8个公立医院重大项目包括龙岗区二院迁址重建工程、区四院改扩建工程、区耳鼻咽喉医院迁址重建工程、区中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等。据悉,龙岗区深入实施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公立医院提升3年行动计划,计划建成一批高水平医院和重点专科,实现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医院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项目的实施将对辖区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据了解,龙岗区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建设,力争2019年7月1日前绝大部分项目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医院,“十四五”末全区可供应床位数超过2万张,满足龙岗区居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全市首宗“先租后让”试点项目完成招拍挂

2018年12月24日,龙岗区产业用地“先租后让”及“联合竞买”试点地块挂牌成交,成为全国一线城市首宗“先租后让”供地及全区首宗“联合竞买”供地,这标志着龙岗区在探索“先租后让、联合竞买”新型土地供应模式上走在前列。

早在2018年5月,龙岗区率先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下称“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共同签订了《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与龙岗区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规划国土管理改革与实践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通过委区联动、先行先试,积极开展规划国土管理改革与实践。6月,龙岗区制定落实委区合作框架协议工作方案和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就如何落实《框架协议》进行全面部署,确定13个改革项目,以“任务上墙、挂图督办”的方式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框架协议》。

有观察人士认为,龙岗区抓住当前深圳存量发展阶段城市土地及建设空间供给侧面临的难点问题,发挥规划国土部门和区政府在规划建设管理上的双重优势,助力龙岗破解土地紧约束的发展瓶颈,将潜在的土地空间优势释放出来,为深圳市深化规划土地改革实践提供“龙岗探索”。

【撰文】崔璨 

【摄影】朱洪波

编辑 文海燕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