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战士文工团政委唐栋:为了给军队基层提供更好的文艺服务

防务解码
+ 订阅

“购买地方服务,或许是将来军队文艺活动的主流路径。”唐栋展望解放军军事文化建设的未来,将来会更多通过业余创作来基层化、群众化。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南方周末记者 | 郑宇均

昔日回响着轻盈的舞步与木地板撞击声的排练室,早已人去楼空。2018年12月21日,在原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驻地,原文工团政委唐栋的办公室,室外挂着“善后办”的牌子,和原来的战友打招呼时,“南宁”时常被提及,这处已被撤编的单位,部分人员可能会迁到南宁办公。

2018年7月22日,67岁的他接到了退休命令,49年的军旅生涯由此结束。

2018年9月28日,国防部新闻局发布消息:“中央军委决定,优化军队文艺力量机构设置,完善结构功能,重建解放军文工团,保留新疆军区文工团和西藏军区文工团,不再保留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文工团。”

创立近90年的原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在2018年走入历史。而唐栋工作过10年的新疆军区文工团则和西藏军区文工团一道,得以保留。

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在排练准备演出的节目。(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1

撤编不是终结

退休后,唐栋可以有更多时间潜心进行话剧创作,“一年可以写两到三部”。

“这次这么多军队文工团撤编,原以为有很多人会去地方剧团,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少人去,我介绍了几个战友,他们都不愿意去,宁可改行,也不去。”唐栋说,战士文工团转业人员,有安置去政府当公务员的,也有去艺术院校当老师的。即使有少数文工团员留在部队,他们将面临工作职能的一些转变,要尽快适应基层部队。

唐栋坦言,“与戏剧的文学创作对比,电视剧的创作不在一个层面上,我很少写电视剧,那就是个码字挣钱、任人摆布的活儿,作品最终的命运不在自己手上,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谈到自己得意的弟子,这些年写了好几部影视剧,他很理解,“得养家糊口啊”。

这个冬天,唐栋在大连看了一场特殊的首秀,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2018年11月23-24日,这场首秀由战士红星艺术团出演,这个新成立的艺术团有八十多位演员,以脱了军装的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和原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为班底,由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有着16年军龄的张权担任团长。今年6月,大连景耀集团将他们引入,经工商注册,在大连“安家落户”。

“企业有远见,这个团已经给他们带来了社会效益,是南北文化融合及军地文明共建的成果。”唐栋认为,这种让原军队文工团集体再就业的模式,成功之处在于,在文广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民企兼顾了艺术和市场需求。

“购买地方服务,或许是将来军队文艺活动的主流路径。演出内容或将更多元化,形式或将更多样化。”在唐栋看来,这次撤编并不是军队文艺的消亡,军队文艺的创作力量,会以另外一种方式保留下来,这反而加强了地方演出团体的创作实力,也让国防题材与地方融合。

近年来,唐栋给西安话剧院写了话剧《麻醉师》,给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话剧《苍穹之上》,都与国防有关。

2

“真正的文艺战士在基层”

唐栋1969年入伍,在当时的紧急战备环境下,他的文艺梦渐渐萌发。1975年,他借调到新疆军区话剧团,从此在军队文化系统一干就是43年。

改革开放让解放军文化系统破冰解冻,也让唐栋找到创作的春天。1978年,各大军区纷纷建立创作室,此前备受冲击的话剧团、歌舞团等军队文艺团体逐渐恢复。 在这一年,唐栋迎来的都是喜事。1978年9月,当了八年战士的唐栋提干,一提就是正连级,工资由十七八元涨到七十多元。而他编剧的大型话剧《草原珍珠》公演,刻画了知识分子如何和特殊年代的伤痛告别、迎接新时代。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作大会祝词时,最后强调,“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这句话“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唐栋说。而那时他没想到,自己将来会与广东结缘。

19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再起。唐栋的好几个战友都辞职下海,而他也迎来转机,调往广州军区。

摆在唐栋面前的挑战是,如何完成从以前基本不管事的副职,到带百来人队伍的一把手的转变。抓剧目生产,成了这个老牌编剧的当务之急。这个创作者,掉转过来成了保障编剧创作的人。

改革的线索,由此埋下。2003年,“20万大裁军”启动,解放军文艺团体亦于2004年整编。除了当时的总政治部直属文艺团体外,每个军区和军兵种的文艺团体合并成一个文工团。原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歌舞团、杂技团也三团合一,但实际上只有话剧和歌舞团合在了一起,杂技团相对独立,基本维持了原状。

这一年,唐栋被任命为战士文工团政委。他发现,三团合一以后,人少了,队伍精了,让大家有了危机感,不再得过且过,而是得努力提高业务,积极参加演出,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

“世纪军改”风潮袭来,2018年秋天,一代芳华落幕。

“一支以基层文艺力量为主体的军事文化队伍”,唐栋展望解放军军事文化建设的未来,这意味着将摒弃过往专业化、精英化路线,将来会更多通过业余创作来基层化、群众化,“不一味强调水准有多高,一句话,为基层服务”。他认为,在具体措施上,2019年会重点加强部队文艺服务指导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围绕“能打仗、打胜仗”,会产生一系列源自基层的“有兵味、接地气、体现打仗血性”的现实军事题材作品,“真正的文艺战士在基层”。

“接下来两年,全国文艺赛事、艺术节这样的活动,军队文艺团体参与的数量就很少很少了。”唐栋说,过去文工团团员参赛多,相应地就会影响为部队演出的时间。而对于老单位新疆军区文工团,他认为,新疆、西藏有着漫长的边防线,又是少数民族地区,守卫在此的边防部队,依旧需要文工团到身边的慰问,而场次也会更密集,“强化军队文艺力量战斗队、轻骑兵的根本定位,文艺战士应保持冲锋的姿态,到一线去,到对文艺需求最大的边防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