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天气寒冷,但普宁大长垅村仍一派火热。12月30日,普宁市军埠镇大长陇村与下架山镇汤坑村的数百名代表齐聚大长陇,共同举行缔结友善邻乡仪式。汤坑向大长陇回赠 “睦邻友善”牌匾,彻底破除两村数百年来“不相往来,互不通婚”的陈规旧俗。
当天,大长陇的主要道路都铺上了红地毯,四处张灯结彩,戏台轮番演出潮剧,一派喜庆热闹。许多旅居深圳、泰国、法国等地的大长陇乡贤专门回乡参加活动。
上午9时,礼炮齐响、锣鼓喧天,汤坑乡代表们乘车到达大长陇村门,在大长陇村干部、乡贤代表的陪同下,步入大长陇,沿途受到大长陇中学学生与村民们的夹道欢迎。大长陇的标旗队、彩旗队、英歌队、锣鼓八音队组成游行队伍,一路载歌载舞。
两村代表先是走到大长陇宗祠“萃涣堂”,举行传统仪式,将两村缔结成友好邻乡的喜讯告示天地与祖先。之后,两村代表一起步行到大长陇中学礼堂,举行缔结友好邻乡仪式。随着汤坑代表向大长陇代表赠送“睦邻友善”的牌匾,两村完成了互赠牌匾,正式宣告双方破除陈规旧俗,恢复两村正常交往,两村年轻人之间自由恋爱、婚姻嫁娶再也不受阻碍。
军埠镇干部在仪式上表示,希望大长陇和汤坑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在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信息互通上迈出坚实一步,携手成为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合作的好伙伴,共创美好的未来。
大长陇的陈阿姨观看了活动的全过程。陈阿姨说,自己从小就被长辈告知不能和汤坑人往来,更不许嫁到汤坑,但她至今不知道两村为什么结怨。“今天两村重归于好,我非常欢喜!”
大长陇位于普宁市东南部,陈姓,本村人口约3.7万人,常住人口约4.5万人,还有在外乡亲20万人,被称为“全国人口第一大村”。汤坑就在大长陇西边,马姓,人口达3.6万人。两村都是当地知名的大乡村,但却因不可考究的原因,数百年来互不往来、禁止通婚。
今年5月,普宁市燎原街道果陇村和流沙东街道北山村终结两百年来“互不交往”的历史,引起普宁全市乃至全国的广泛关注。在当地政府、村两委干部与乡贤的推动下,大长陇和汤坑从10月开始派代表互访。本月4日,大长陇一百多名代表到访汤坑,并赠送“睦邻友善”牌匾,两村终于握手言和。有意思的是,这次汤坑回赠大长陇的“睦邻友善”的牌匾,也是取材于同一棵树。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村和汤坑村缔结友好乡村,这是两村落摒弃前嫌,共建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相信两村的合作会更加广泛、深入,交流会更全面、更频繁。”大长陇村党总书记陈金溪说。
“在新时代精神的引领下,汤坑与大长陇缔结友好邻乡关系,是两地村民的共同心声。以后我们两乡加强沟通,共谋发展,更好地服务两地人民,共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汤坑村党总支书记马振通表示,汤坑与大长陇以后会加强商贸往来,两村还正在谋划联谊活动,并将在水利、道路等工程上开展合作。
【全媒体记者】达海军
【见习记者】林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