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数字体验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该数字体验馆位于陈家祠前东斋,可容纳20人同时体验,综合运用了三维数字投影、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解读陈家祠百余年历史和岭南建筑艺术。数字体验馆以“历史还原和保留建筑融合交融”为核心,以“游客服务”为导向,着眼于为参观者打造身临其境的陈氏书院主题数字化体验。
▲参观者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了解陈家祠百余年历史
整个数字体验馆分虚拟现实体验区、主题AR明信片、三维数字沙盘和数字多宝阁区四部分,参观者不仅可通过手机“扫一扫”与AR卡牌互动,还能使用虚拟现实设备沉浸式感受100年前陈家祠的生活图景。在观看之余,参观者可前往数字多宝阁区对馆藏文物进行360°旋转、缩放观赏;也可通过全景导览系统在移动终端获得一份陈家祠的实景地图,实现馆内自主导览。全景地图囊括了全面的陈家祠建筑设计与雕塑文化解读,从屋脊陶塑折子戏中的刘备过江招亲典故,到聚贤堂内的家具陈设细节,打造出一个覆盖陈氏书院的信息网络。
▲参观者在数字多宝阁区对馆藏文物进行缩放观赏
当参观者头戴虚拟现实设备“穿越”到百年前的陈氏书院,陈氏族人日常生活情境恍若眼前;用手机App“扫一扫”AR卡牌,伫立在屋脊的独角狮突然舞动在屏幕,并有风格迥异的拟人化配音辅助播放;用手指旋转、缩放,文物全周的外观与纹理刻画清晰呈现;站在三叠屏前为陈氏书院建设的风雨历程所震撼,一场穿越百年的历史对话徐徐展现。
▲参观者扫AR卡牌感受陈家祠七绝建筑元素
据陈家祠数字体验馆承建方广州时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有四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在陈家祠落地,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VR再现系统,可移动文物的三维呈现系统,可移动文物的AR活化系统与博物馆沉浸式教育系统。
▲参观者在复古陈氏书院沙盘前
此外,陈家祠现已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智能温度遥测阵列报警系统(消防预警)、北斗卫星监测系统、观众流量监测系统等科技手段应用在古建筑保护、文物展示与公共服务的多个方面,目前正在尝试进一步打造陈家祠夜间景观,交互呈现屋脊雕刻装饰,挖掘夜间景观呈现文物故事的宝藏。
对于科技运用中博物馆真实内容与数字内容的平衡问题,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认为:“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文物故事讲述还是要立足于博物馆原有的语言。”
【记者】杨逸 见习记者 徐佩雯
【编辑】徐佩雯
【摄影】李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