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亲历者口述①|中山温泉宾馆原来这么牛!怎么建起来的你知道吗?

中山观察
+ 订阅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山人写下了无数奋斗的故事,也创造过许多“第一”和值得铭记的历史。

回望来时路,尔后行致远,南方+特邀三位改革开放初期“中山故事”亲历者口述历史,启示后人。

第一期,我们先来听听中山温泉宾馆原副总经理吴励民讲故事。

首家中外合作宾馆,成为改革开放窗口

1978年,内地要搞改革开放,却连能够接待外来投资人士的宾馆都没有,霍英东先生希望通过建设一家宾馆来改变中山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商。

当时的中山县出人出地,霍英东先生牵头出资金、物资和技术。

1980年12月28日,中山温泉宾馆正式开张,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它对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接待环境,迅速为三乡镇和中山市带来了不少“三来一补”的企业;对内吸引了大批群众随旅游团来参观,让更多人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意义。

奋战13个月建起温泉宾馆

这是全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的项目,到底怎么合作、怎么建,大家都不清楚。在中山温泉宾馆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霍英东先生尽心尽力地指导我们,又帮我们从美国定家具、装饰,很有责任心和担当。

他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所以大家也热情地投入到建设当中。

当时中山县没有什么资金和物资,只有石头、沙和人力,于是通过霍英东先生和何鸿燊先生的中澳投资建设公司在外面进口钢筋水泥和一切的装修材料。

由于赶时间,我们只能边建设边设计、边设计编修改。园林、土建、装修各方面的工人都是夜以继日地去工作,最高峰的时候有2000人左右。

我们最后用了13个月就完成了中山温泉宾馆第一期工程,也就是当时的5栋主楼,10栋别墅和中西餐餐厅,连霍英东先生也想不到有这样的质量和速度。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实行了奖励制度,多劳多得,刺激了建设者们,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新尝试。

午餐要做300围,草坪坐满参观者

在80年代初期,群众想要来中山温泉的话是根本住不到的。

第一,这里几乎被旅行团全部包了;第二,住宾馆需要凭劵兑换,价格是200元港币,也就是60元兑换券,对普通市民来说是天文数字。

尽管住不到,但是广大群众都会慕名而来,希望看看改革开放到底是什么样的,以致于常常草地都坐满了人。

人们从广州、佛山等地赶来看中山温泉宾馆,可是却吃不上午饭。因为旅行团实在太多了,我们的中餐厅每天中午要开300围,翻3轮台。

除了快餐,我们就做了一个中山温泉面包提供给群众作为午餐。

当时的中山温泉有进口面粉、牛油、芝士、香料,可以做出比较优质、松软的面包,深受群众欢迎。于是这些外地游客一下车就排队买面包,一来解决了午饭问题,二来可以作为手信带回去给亲朋好友。

在温泉宾馆工作39年,盼见证下一个腾飞

从1979年到中山温泉旅社工作直到2016年2月16日正式退休离开中山温泉宾馆,我在这里工作了39年,占了人生的大部分,我觉得很值得。

最近我参观了深圳的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展,看到我们中山温泉的工牌、打卡机、收银机,和霍英东先生进口的空调、电视机,感触很深。

当年我们先行了一步,但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的精神呢?我想那就得按照习主席的要求去做得更好,去创造一个另一个腾飞。

【策划】谷立辉  罗丽娟

【拍摄】何伟楠 叶志文 卢子衡

【编导及脚本】孙嘉琳

【剪辑】卢子衡 孙嘉琳

【配音及后期】卢子衡

【海报制作】朱晓宇

【实习生】陈雪琴

编辑 卢子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