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届韩愈文化研讨会中来的大咖最多、学术含量最高的一次。”

阳山发布
+ 订阅

“这次会议在韩愈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历届韩愈文化研讨会中来的大咖最多、学术含量最高的一次。阳山县委、县政府开了一次一流的韩愈文化研讨会。”

12月23日,“2018中国·阳山韩愈文化研讨会”圆满落幕,研讨会受到众专家学者好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珠江学者马茂军给出了高度赞誉。

本次研讨会由阳山县委、县政府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共同主办,南方日报文体新闻部、清远日报协办。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及河南孟州、广东潮州、安徽宣城、江西宜春等地的50多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参加。

专家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

建议阳山设立“崇韩节”

研讨会围绕“韩愈与阳山”“韩愈与当下”“韩愈与社会”三大主题展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从阳山丰富的韩愈文化遗存和韩愈文化的思想宝库中提炼思想精髓,汲取营养智慧,努力谋求韩愈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这次会议在韩愈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历届韩愈文化研讨会中来的大咖最多、学术含量最高的一次。阳山县委、县政府开了一次一流的韩愈文化研讨会。”马茂军表示,一千多年前,韩愈在阳山创作的《县斋读书》,就提到了“初心”,韩愈是当代人为官为学的表率,而阳山召开此次韩愈文化研讨会,就是重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这些简单的初心,都可能会成为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

马茂军还谈到,与会专家已经与阳山县委、县政府达成一致意向:以物质文化的形态,将韩愈的文化精神固化,推动韩愈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发展,相信本届阳山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他还建议阳山设立“崇韩节”,组织学子读《师说》,以此固定和传承韩愈的文化精神。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杨国安也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层次高、代表性强,为会议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阳山当地的韩愈文化研究会,也对韩愈在阳山的文化遗存、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供了较高水平的论文。会议也较好地体现了韩愈研究一贯的主张:理论研究和宣传弘扬韩愈精神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

“研讨会虽然时间很短,但成就突出、效果明显。”他谈到,有不少学者积极致力于韩愈文化的弘扬,韩愈精神的传播,为阳山未来韩愈文化的发展路径提供了诸多建议,为阳山韩愈文化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案,这些必将推动阳山韩愈文化的发展。

他建议,接下来,希望能继续不断强化韩学队伍建设,继续坚持理论与应用并重,加强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文化交流。

争取每隔两年举办一次文化研讨会

擦亮韩愈文化品牌

阳山县委书记余国平代表阳山四套班子向莅临此次韩愈文化研讨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支持本次活动举办的有关单位、学术团体和各界人士真诚致谢,并向一直以来致力于韩愈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支持和帮助阳山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导嘉宾致敬。

余国平谈到,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赋予阳山重任,要求阳山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韩愈文化高地,建设成为向全国、世界展示韩愈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接下来,阳山将以“2018中国·阳山韩愈文化研讨会”为起点,虚心接受、认真吸纳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科学运用好本次研讨会的研究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重构“鸢飞鱼跃”的自然山水美景,绘就美好生活的人文画卷,实现阳山生态振兴绿色崛起。

他还表示,阳山将以传承弘扬韩愈文化为己任,争取每隔两年举办一次韩愈文化研讨会,全面加强韩愈文化研究,加强韩愈文化遗迹保护,加强韩愈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加强韩愈文化研究队伍建设,进一步擦亮韩愈文化品牌。

对于专家学者提出的“崇韩节”的建议,余国平也进行了现场回应:阳山考虑从更广义、更有意义的层面上举办“崇韩文化节”,让尊师、崇韩、景韩、仰韩、效韩,首先在阳山人民、尤其是阳山的青少年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县长廖敬华也谈到,本次研讨会,只是阳山韩愈文化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今后,阳山将继续通过富有成效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对阳山韩愈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从学术层面提供理论支撑,从实践层面勾勒出发展构架,使其对阳山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欢迎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踏勘阳山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阳山人民劳动成果,为学术研究添补感性认识。

观点摘录

“阳山是中国诗歌史转折里程碑式的地方”

“研究韩愈,从青春韶华到满头白发,我感觉还有好多问题等着我去研究,真想还能有二十年,让我继续研究下去。”12月22日-23日,“2018中国·阳山韩愈文化研讨会”进行了主题研讨和分组讨论,围绕“韩愈与阳山”“韩愈与当下”“韩愈与社会”三大主题,展开了学术的与应用的探讨。白发苍苍的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熊礼汇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韩学的热情,也开启了研讨会发言的序幕。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巍在总结第一研讨组论文和发言时点赞,专家学者代表选取了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充满了学者应该有的现实关怀精神,他们也很看好韩愈当代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他谈到,第一小组提交的论文数量丰富,水平普遍较高,思考角度多样,既有纯学术、纯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深入思考,达到了此前大会所提出的学术与文化兼顾,学术与文化并重的目标,也为接下来论文集的编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陈才智则对第二研讨组进行总结,他以文本、文学、文化三个关键词,阐述对研讨会专家学者论文和发言的感受——研讨会既有对文本的研究,也有潮州、宜春、阳山等地文化视野的研究。他还力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查屏球提交的论文《由相关墓志看长庆科场案内幕——兼论韩愈三诗背景与立意》,点赞论文的文化视野。陈才智谈到,以前对韩愈的研究是就韩愈论韩愈,自己已接触韩愈研究22年,感觉韩愈文化研究已经走入瓶颈,而查屏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韩愈研究要放在中唐,放在整个唐代。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杨国安点评,此次研讨会较好地体现了韩愈研究一贯的主张:理论研究和宣传弘扬韩愈精神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

“学术派”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熊礼汇:

古文运动不止于振兴儒学,也强调文学性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不只是振兴儒学和传播儒学的工具,也非常强调对古文文学性的要求。这种追求,体现在两方面:文学理论的宣示,践行于古文创作。韩愈要求尽量把古文写得富有艺术美、文学性。仁义,是韩愈文化精神的精髓,也是他所追求的古文艺术精神的内核。但韩愈“文以明道”的理念,“修其辞以明其道”,与宋代理学家发展出的“文以载道”是不完全一样的,后者文、道分离,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文以明道”,文、道是一体的,两者兼重。

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教授王友胜:

可以研究韩愈与张曙的“唱和诗”,以诗证史

韩愈与张曙同官同贬同行同迁,一样的遭遇、一样的生活经历,也经常写诗交流。

韩愈涉张曙诗文叙写了南方地理、气候与风物,彰显了作者仕途受挫后沉郁、压抑与悲苦的心情,逐步形成了以文为诗、以赋为诗的创作手法及奇险怪僻,爱用俗言俚语,力求出新的语言风格。

研究者可以从韩愈与张曙的唱和诗入手,以诗证史,将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莫道才:

阳山是中国诗歌史转折(“以文为诗”)里程碑式的地方

阳山是唐代中原文化在岭南传播的重要驿站,阳山的韩愈研究不只是在阳山留下多少作品,在这里应该能看到曾经辉煌的唐王朝的背影。

韩愈走了之后,产生了很多衍生文本,反映出了中原文化在岭南开化过程中的重要性。此外,宋诗的特点是“以文为诗”,其源头可以从韩愈身上找到,而韩愈的书写方式在阳山就发生了以文为诗的改变。从这个程度上说,可以把阳山打造为中国诗歌史转折里程碑式的地方。

“应用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

打造韩愈文化注意三个关键词

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名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时,要注意三个关键词——珍惜、品味、协同。珍惜:珍惜韩愈文化符号,文化虽然表面上看着虚,但是真正能传诸久远。品味:力避低俗,倡导品味,形成能留诸后世的东西,阳山可以组织祭韩活动,加强仪式感。协同:孟州、潮州、宣州、宜春、阳山与韩愈密切相关的几个地市可以协同创新,打造各有品味、各有特色的韩愈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

郑州师范学院讲师张弘韬:

进行可视化研究,制作韩愈“行迹地图”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屏和读图的时代,阅读方式的变化,文化传承载体的变化,对古代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文学本来就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与读屏、读图时代恰好对接。阳山可以设立专门的公众号进行宣传,或在现有的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处设立韩愈专栏,制作韩愈在阳山的行迹地图,地图各坐标点链接清晰照片、VR视图等,加入历代景韩诗文,通过韩愈在阳山的可视化研究,提高阳山知名度,促进阳山旅游和经济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欧明俊:

建议阳山打造“韩愈之路”

韩愈为“广东古八贤”之一,是阳山最有价值、最有名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韩愈文化资源应进一步开发和提升。目前,阳山仅以韩愈或“韩”字命名,太单调,缺乏文化内涵,建议提炼韩愈名句格言命名建筑物等;韩愈文化公园目前视觉上还是有局限性,可以打造韩愈碑林、碑廊,开展以韩愈为主题的电影、电视、诗歌、音乐、绘画创作等;仿“浙东唐诗之路”“朱子之路”,打造“韩愈之路”,开发韩愈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与邮局合作,发行韩愈与阳山纪念邮票和明信片,开发韩愈文化纪念品等。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海军:

阳山可以打造“唐文之路”

浙江有一条“唐诗之路”,阳山也可以打造一个“唐文之路”。阳山的视野可以再开阔一点,韩愈到了阳山,他的影响力不止于阳山。此外,韩愈代表了中国文人传统家国天下的视角和情怀,这种精神在阳山得到了传承。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蒋振华:

学习借鉴韩愈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务本思想

韩愈生活的时代,佛教的猖獗已成为一个严重而突出的社会问题,作为忠君报国、为民请命的儒家士大夫文人,韩愈对佛教的态度有两种,改造和排斥,这种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对当下仍有借鉴意义。韩愈在阳山兴利办教,帮助当地人民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变狩猎、捕鱼到农耕生产,让阳山人民实现“脱贫”,清代人为韩愈这种文化内涵概括了一个词——务本。当时阳山的“本”就是农耕,当下的“本”是什么?这依然能启发阳山当下的政治治理。各行各业都要务本,韩愈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查屏球:

挖掘文化资源,要强调打造文化共同体

现在各地都在挖掘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商业活动来对待,这并不完全正确。在我们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文化共同体,文化记忆应该是维系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因素。各地挖掘历史上的名人与本地文化发展的关系,对于提振各地的文化地位,扩大各地的文化影响,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提倡。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谢飘云:

学习韩愈文化精神,要弄清其文化内涵

擦亮韩愈文化品牌,建设善美阳山,关键是亮到什么程度,亮的内涵是什么,怎么去擦。韩文公在阳山时间很短,韩愈在阳山做了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这都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当代要学习韩愈文化精神,韩愈在阳山留下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想用几个词概括:爱国爱民、兴民变俗、崇道向善、重文兴学。

广州大学教授戴伟华:

清远可以把韩愈、刘禹锡结合起来研究

韩愈曾在阳山任县令,刘禹锡曾在连州任刺史,两地都属于清远,韩愈和刘禹锡都对当地做出了很大贡献,是独树一帜的岭南文脉,笔下的自然风光格调也比较一致,可以将两者的研究互补、形成合力,可以进一步丰富清远文化的内涵。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理事、原阳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欧阳峻峰:

韩愈文化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智慧宝库

韩愈的一生以振兴儒学为己任,敢讲真话实话、为官清廉,为治国理政树立了好榜样。韩愈的文化思想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和丰富的沃土,如其关注民生,主张食盐私卖,比较官卖与私卖的差异,其中就包含了丰富的政治智慧。当代的社会治理,可以从韩愈文化思想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策略。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 林良田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岳超群 卢志满 王媛婷 雷发清

统 筹 | 清远日报记者 林良田

采 写 | 清远日报记者 岳超群 卢志满 王媛婷 雷发清

编 辑 | 阿苗

●北京、上海等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阳山,为的是这件事

●阳山新招聘,共招55人!

●在阳山设收费站的高速路段,计划12月28日建成通车!

●阳山车主看过来~阳山多了一处车检选择

●黎埠这场大型汽车越野运动盛事圆满落幕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