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来,在改革开放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里,潮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潮州,是全国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里江海美丽、山河灿烂,每天都在迎接新变化;这里的人们,辛勤劳作,乐业安居,每天都在拥抱新向往。
大潮起韩江,改革再出发。从今天起,南方+潮州频道将推出《潮州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年·40篇》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潮州这一片热土上的激荡故事。敬请垂注。
【专题策划】严亮 吴炜
【专题统筹】廖奕文 陈惠永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40年,也是潮州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40年。一代代交通人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潮州交通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如今的潮州,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航,人们的出行从原来的“路难行”转变成“路好行”。曾经被喻为“省尾国角”的潮州,如今已跃升为区域交通枢纽城市。
“行”之变,从用脚丈量到日行千里
40年过去了,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摩托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去趟省城耗费2天时间辗转颠簸,到4个小时直达;从5辆木制座椅的公交车,到322辆新式公交车……改革开放40年来,潮州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40年的变化不可估量。”谈及改革开放以来潮州交通的发展变化,潮州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会长卓辉铭深有感慨。卓辉铭是一名“资深”的交通人,曾在海事、航运、汽运等部门任职多年,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见证了交通大发展的40年。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联络通道不畅,加上位于广东省最东部,因此潮州被称为“省尾国角”。“去一趟广州要两天,最快也需要1天半时间,常常还得在鲘门过夜。”卓辉铭回忆说,当时的票价是14.2元,每天去广州的车只有1班,仅30多个座位,常常一票难求。还得经过汕头礐石渡或者揭阳枫口渡,等渡船的时间就非常久,非常麻烦。
上世纪80年代,潮州基本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步行和单车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在那个年代,作为侨乡的潮州,想买辆摩托还得有华侨票,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汽车属于奢侈品,基本也是公务用车,市面上的车很少,私人家庭拥有汽车的更是少之又少。
“那时私人买一辆汽车是难之又难。”卓辉铭说,出现一台汽车,必定会引来很多人的围观,结伴去公路旁看汽车成为了小孩子的日常消遣。
资料显示,1978年5月,公交车开始在潮州运营,当时潮州市公共汽车公司只有5辆公交车,仅开通了市区往返枫溪、意溪、磷溪3条线路。卓辉铭回忆称,那时候公交车内部座椅都是木制的。1997年10月1日,潮州市首班无人售票的公共汽车开通,潮州正式步入公交时代。40年过去,城市路网在不断完善,公交车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的公交车数量已经达到322辆,25条线路也早已遍及城乡各地。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正式开通,潮汕站设在了潮州, 从潮州去广州的时间缩短至3个小时。卓辉铭感概道,40年来,出行档次不断提高,出行成本持续降低,从最初用脚丈量到如今日行千里。
“路”之变,砂土路变柏油路
40年来,通过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潮州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已有了很大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潮州的公路有三次飞跃。”卓辉铭说,从最初的砂土路到等级公路的飞跃,从等级公路到高速公路的飞跃,从水泥路面到柏油路面的飞跃。
据统计,目前,潮州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0多公,从原来全省倒数第二跃至中等水平;新增普通公路国道96.297公里、省道278.925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273.696公里,已基本形成了内畅外连的综合交通网络。
时间回溯到1978年,那时的潮州的公路基本是砂土路面,道路等级普遍较低,水泥硬底化覆盖率少,路面人车混行,崎岖不平,通行能力差,且有多处渡口阻隔,每遇台风雷雨,公路水毁严重、渡口停渡,交通十分不便。当时的韩江东西两岸的通行还只靠一座广济桥。
“用当时的话来形容就是,一条公路只走‘一辆车’。”卓辉铭说,“一辆车”指的是国有企业的车,因为私人的汽车基本没有,那时候根本不用担心会车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是潮州交通建设第一次飞跃时期,潮汕公路扩建,镜鸿路开工,市区主干道如潮州大道、潮枫路、枫春路、新洋路、新桥路、西荣路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提升,按照现代化的标准进行相应拓宽改造,建设人车分离绿化渠岛屿和交通设施,新建绿榕北路,城区道路掀起新一轮规划建设高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01年,沈海(汕汾)潮州段建成通车,潮州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和历史。2017年,甬莞高速潮州段(潮漳高速)建成通车。至此,潮州境内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居全省中游水平。目前,大潮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甬莞与沈海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进入新时代,为进一步补齐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市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和市容环境,潮州启动中心城区道路“黑底化”改造提升工程,城区道路颜值和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全媒体记者】郑淼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