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高明恢复建制的第37个年头。高明的城市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田径场上奋力奔跑的身影,放学回家路上与伙伴嬉笑打闹……
这一幕幕,都是学生时代的最美剪影。那时候,尽管懵懂,尽管彷徨,但在良师好友的指导陪伴下,我们的成长路途并不孤单。有泪,有痛,但有笑。
现在,让我们随着老照片的回映,“穿越”回到那个稚嫩却充满爱的学生时代,再次感受那时幸福的欢笑与时代的变幻吧!
37年前,刚刚恢复建制的高明百废待兴。热火朝天的施工,踏实肯干的人们,奋勇争先的拼劲,点亮了这座西江边上的新县城。在高明蓬勃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一场关于教育前途的改变,正快马加鞭地进行。
幼儿园
1984年8月,高明县机关幼儿园落成,当时只有一栋三层的教学楼,部分由高明县物资公司以及旅港乡亲谢锡珍女士捐赠。
■机关幼儿园
跑道两旁种着整齐的九里香,操场上的运动器械并不多,东边有一个小型篮球场,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做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熟悉的节奏走起!
在政府和乡亲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发展得如火如荼,荷城幼儿园、育英幼儿园等先后在高明大地上修建起来。
■育英幼儿园
教学楼前的大型器械区,是小朋友们的游戏天地。每次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久久不愿离开。
明城市民严先生说,小时候,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却依然玩的很开心。丢沙包、弹珠子、爬树、跳大绳,放学路上还去摘果子吃。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那时候很天真、很无忧无虑。
小朋友们穿上可爱的服装,露出快乐的笑容,跟老师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玩游戏,吃糖果,最后抱着小礼品开心地蹦跶回家~
截至目前,高明全区共有幼儿园40所,全区共有在园幼儿15403人。全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32所,占比80%。
■君御海城幼儿园
按照建设计划,到2020年,高明全区拟新增11家幼儿园,其中荷城街道6家、杨和镇2家、明城镇2家、更合镇1家。目前,部分幼儿园已率先启动建设。
小学
1984年9月,高明新县城(高明镇)落成,高明镇一小(今荷城一小)建成开学。
1985年荷城二小建成开学,当时学校只有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
1990年,荷城三小建成开学,童鞋们还记得学校后门小卖部卖的炒冰吗?
1994年,高明撤县设市,沛明实验小学也于此年建成开学。
学校还会组织很多文艺比赛!相信很多女生的脑海里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妈妈或者老师带自己去化一个粉红可爱的妆容,还给自己的头发夹上小小个的五颜六色的夹子~
1995年以来,根据时高明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对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小学由镇(区)政府规划进行调整撤并。至2002年,全市小学从1982年200所减少至63所。2002年以后,各镇(街道)继续开展小学布局优化调整,形成“一镇一中心”的基本格局。
荷城市民杜小姐回忆道,每逢节日庆典,西安实验小学都会组织鼓乐队表演。在西实读了6年,度过了人生中最轻松、最快乐的时光,老师好,同学好,所以我一直都很感恩母校。希望我的儿子以后也能去西实读书。
罗俊小学创办于1912年,是罗东、罗西两个村委会属地的统称,这两个属地弟子在此就读,而这所学校也成为一代又一代求学者的接受知识的摇篮。
在更合镇三所小学任教过的教师刘连娇,见证着高明乡镇小学发展的跌宕起伏。“现在办学条件好了很多,教学都是使用电脑教学平台。” 刘连娇所在的合水小学是更合镇4所公办小学之一,启用全新的教学楼后,其办学条件甚至优于不少城区学校。
2015年4月经高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同意将“跃华中学小学部”更名为“高明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2018年8月,经过改建扩建后,沛明实验小学的全新教学楼投入使用。
2018年9月2日,西江新城第一所公办小学——西江新城第一小学建成开学。
初中
东洲中学,前身为曾见证过百年沧海桑田的东洲书院。东洲书院的石刻门匾,至今保留在新建的东洲中学门牌坊上。
东洲中学1999届学生陈小姐说,东洲中学是她至今难忘的母校,三年初中生涯仍然历历在目。东洲千载情,书院再续缘!
曾在跃华中学就读的童鞋看过来!还记得吗?我们上学放学都要骑车,临上课钟声响起才匆匆赶到学校。到了放学,大家组队去吃校门口对面的小吃店,最后成群结队地踩车回家~
2014年5月23日,跃华中学正式挂牌成为“高明区第一中学附属初中”(以下简称“一中附中”),这是区内高中学校与初中学校首次组建教学联盟,并带动区内中小学向高位均衡发展。在2017年,一中附中正式搬迁到新校区(原高明二中)办学。
原富湾中学2012届叶同学回忆道: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所以我们通常一周才回一次家,那时候天天都呆在学校,所以会经常吐槽她。但是离开之后,就是格外想念她。
高中
1983年,在西江边上不远处的丘陵地上,建设者拿着仅有200多万元的筹建资金,就启动了高明县第一中学的建设。花岗岩堆砌的课室、饭堂、校舍、礼堂,成就了学校的雏形。
当时高明一中硬件设施非常简陋,只有一排教学楼、一排学生宿舍和饭堂。原高明一中英语老师李建芳回忆道:当时学校还是一片农田,学生要花很长时间“跋山涉水”才能到达学校。当时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全校学生热火朝天地参与校园建设。
2015年,与四中合并办学,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原二中2007届校友梁先生回忆道:记忆最深的是活动日,搞完卫生后立马跑去篮球场打球,打两个小时,浑身大汗。换件衣服、吃个泡面,继续回课室自习,那时候多怕自己熏到同桌啊。现在二中撤销建制了,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地热爱她、想念她。
2003年盛夏,高明一中学子谭志佳在当年的高考中荣登全省高分考生榜,成为高明教育有史以来首位顶尖高分学子。
学校情,终生念。“高明的教育把我送去了北大、港大这些好学校,让我可以在这些好的平台上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时至今日,谭志佳一直心怀感恩,他始终认为在高明十二年的学习生涯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经历。
2014年,一中举行30年校庆。明仔还清晰的记得,许多师兄师姐都回到了母校。不少人还是从海外各地专门赶来,为一中庆生。那一天,很多人都感慨着自己的青葱岁月,也因母校的快速发展而感到自豪。
直至2014年,高明全区超过九成的学子能顺利圆大学梦,高明一中更是连续三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佛山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胜奖。此番成绩,再次打响了高明教育的名堂。
另外,高明区还成立了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着力打造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扩大化,由此也带来了办学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学校设备的集中使用,师资力量的优化,办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无一不在推动着高明教育发展走向优质均衡。
大学
高明广播电视大学是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的分校,于1983年9月正式成立,最初是附设在三洲中学,1985年迁往荷城文昌路荷花巷。
学校常年开设大、中专学历进修班,以及一些非学历短期培训班,是佛山人事局定点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高明教育发展到如今,在家门口念大学也不再是梦。2009年6月,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明校区(原纺院)正式奠基,并于2011年9月开始对外招生。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校友梁小姐回忆道:在家门口上大学太方便啦!不用跑来跑去,离家又很近。很多同学都是从外地过来高明这边上大学呢。
积极对外交流
在40年的改革开放征程中,高明区在教育领域大刀阔斧,积极做好人才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工作,为高明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
2014年开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佛山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德恒菁英学校陆续登上高明教育的舞台,填补了高明在中高端民办教育等领域上的空白。
2018年秋季,高明一中正式开设北大创新班,区纪念中学和实验中学共同探索“六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和办学机制创新。公办教育的稳步提质、民办教育的起飞,将高明教育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记忆如初,温暖如常。
即使时光荏苒,但青春的记忆从未飘散。在过去的学生时代中,我们拥有了简单的小美好。那些快乐,那些难过,那些懵懂又单纯的青春,现在都已成为了我们脑海中的记忆。但过去有你们,已足够美好。
时代浩荡,风起青萍
现在,让我们共同奔向未来
不负浩瀚时光,不负芳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