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明区西江沿岸区域城市设计及景观规划国际竞赛”实施方案出炉。总体规划被定位为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央滨水活力带”。
下面让小编由上游开始,顺应潮流,通过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西江的情况吧。
西江是珠江的主要支流,从荷城富湾大岗顶进入高明区域,从石岩头与高明河交汇后流出,河段长17.48公里。
富湾
西江为富湾带来了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明朝渔民在岸滩设置圩市,逐渐兴旺,建起了店铺,形成了圩镇,取“富裕的港湾”之意而得名。
翠鹭湾
为了激活水体环境,高明改造了富湾引排水渠,让西江活水贯通西安河、秀丽河和沧江河,全长7.8公里,名为“翠鹭湾”,改善整个高明的内源水质,重现魅力水乡。
南蓬山
西江水一直奔流,来到南蓬山脚下。
南蓬山西北距富湾圩3.5公里,孤山矗立在西江右岸,登高远眺,江面宽阔,犹如神话中蓬莱仙山景象,原名“蓬莱山”,后改“南蓬山”。南蓬山现已建成为森林公园。
古耶贝丘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明古耶贝丘遗址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距今约4500年,是目前发现最为完整,最为典型的贝丘遗址。
据此前媒体报道,遗址保护区将变身为融合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富湾特大桥
横跨西江两岸的富湾特大桥,连接高明区富湾和三水区白坭镇,是广明高速一期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于2009年通车,如今大桥双向日均车流量已达5.8万辆。
西江新城
2007年,高明在启动西江新城的建设。
十年时间,一座现代新城从蓝图走进现实。
西江龙船
在城市发展中,传统文化并没有被抛弃。
饮水思源
西江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是高明日常使用的水源。
西江河鲜
西江除了为高明人提供水源,还孕育了大量水产品,沿岸还遍布河鲜酒楼食市,大家可以大快朵颐。
江滨休闲好去处
再顺流而下,来到荷城公园、世纪广场。
这里成为高明人休闲的好地方。
凭栏远望,吹着江风,令人倍感舒服。
2014年,高明启动西江边的湿地公园建设,清除了滩涂上的杂草、私垦的菜地。
2015年4月,高明西江边的海滨公园完工,对市民开放。
海滨公园分为三大主题区域,分别是湿地亲水区、花田运动区和沙滩休闲区,面积达11.2万平方米。
灵龟塔的传说
位于西江边的灵龟塔,有着一段传说:在很久以前西江一带毒蛇、猛兽、毒瘴三为患,当地民不聊生。一天,巨龟溯江而至,驱散毒瘴,收服了毒蛇、猛兽,从此西江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宁,然而它却精疲力竭,匍匐而死。
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阮埇村区大伦倡议建起此塔,一为传扬灵龟的故事;二为西江的航标。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32.3米。
唐代西江已是黄金水道
高明唐代龙窑遗址是在1957年发现的,出土20多件唐代文物。
高明唐代龙窑选址西江之滨,表明高明在一千多年前便是水陆交通枢纽,这是高明作为滨江城市千年相承的区域价值。现在乃至将来,西江高明段17公里河岸线仍将是高明发展非常重要的黄金水道。
高明大桥
同心协力,排除万难
建一座大桥,突破西江自然环境阻隔的限制,是高明的精神体现。
1981年底,国务院批准恢复高明县级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经济社会有一定发展,但是发展越来越明显地受到大西江的阻隔,架设横跨西江的高明大桥,成为高明人民越来越迫切的共同呼声。
人们纷纷捐资表达自己当家作主建设新高明的赤诚心意。大桥总造价7729万元,其中高明人民自筹资金6000万元。大桥于1991年11月28日建成通车,全长1116.2米,桥宽12米。
高明大桥的建成,结束了高明过江要依靠船渡的历史,连接了西江这一区域东西部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明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在高明大桥的旁边,高明建设了客运港并且购置和开通了直通香港的客运飞翼船,人们来往高明与香港方便快捷。
随着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规划建设工作的推进,高明水、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即将实现。
海口塔的故事
海口塔在荷城街道海口村之南,界于沧江河出口与西江汇合点的沙坦上。
1915年,高明县十多条堤围先后崩决,澳门义赈团雇用了十多艘船只运送物资到灾区,但因接壤西江的沧江河河道狭小,被沙坦遮挡视线,航员不熟地理环境,以至船只把赈品运到高要县的金利卸下。
因此误会,高明有识之士立志要建一座标志引航塔,1932年,海口塔建成。
滚滚西江凭谁问,英雄谈笑春风。
江东隐约下疏钟。古今多少梦,都入此声中。
让我们期待更美丽的西江沿岸景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