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共救治600余人,“珠三角一小时ECMO救治系统”已形成

医聊所
+ 订阅

12月22日上午,2018年中山市ECMO(体外膜肺氧合,又称“叶克膜”)华人高峰论坛暨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山举行。本次高峰论坛举办的同时,中山市粤港澳大湾区ECMO救治中心也揭牌成立。

自2001年在国内率先引进ECMO技术至今,中山市人民医院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该项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和推广。17年来,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已救治600多位急危重患者,2018年截至目前,已救治患者82例,总体治愈成功率达60%以上。

先行先试,中山团队踏足65家医院推广ECMO技术

2001年,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斌飞从台湾台大医院ECMO中心学成归来,由此市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始了对该项技术的早期探索。2002年5月,医院首次应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2006年,又成立了国内首个ECMO研究室。

“医院承担了很多珠三角地区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其实ECMO的用处很多,例如一些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在等待供体时是十分需要ECMO支持的,它实实在在地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介绍,医院现共有5台ECMO机器可同时工作。

不仅在救援工作中全力以赴,作为率先将ECMO技术引进国内的中山市人民医院,一直以来都积极将此项技术推广至全国各地。目前,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的工作已经辐射至整个华南地区,近十年来团队踏足的医院达65家,“很多医院早期都是在市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开展ECMO救治的。”医院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说。

据悉,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常驻医务人员有8人,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各专科的医生也会在具体救治工作中随时加入。为了保障院外患者早日恢复平稳的生命体征,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常常驻守在当地医院,直至患者脱离危险。

“珠三角一小时ECMO救治系统”已形成

今年“五一”节,市人民医院接到来自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的求援,一位5岁的男童突发爆发性心肌炎,已处于休克状态,命悬一线。预想到假日期间的交通路况,为了避开虎门大桥的拥堵,ECMO团队早上6点即从中山出发前往东莞救治孩子。经过抢救,ECMO技术最终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手术成功后仅5天孩子就出院了。本着对患者负责到底的敬业精神,ECMO团队后期还常与家长打听孩子的身体状况。目前,男孩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完全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今天,中山市粤港澳大湾区ECMO救治中心成立,这使得市人民医院自2013年起就规划构建的“珠三角一小时ECMO救治系统”有了具体的实施机构。此外,团队现已加入到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快速反应医疗体系”中,将与更多就近城市的医院合作,并帮助其ECMO团队建设。

与时间赛跑创建更快的应急反应机制,是ECMO团队始终面临的挑战。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医院已将直升飞机纳入救援设备中。“救治越快,患者缺血、缺氧的时间也相对会减少,救治成功的几率将大大提升。”廖小卒介绍,直升飞机将帮助转运远方来的患者,在200至500公里的范围内比较适用。

袁勇表示,医院依托自身技术,致力于构建一个ECMO技术的长期交流平台,与其他医院共同促进ECMO技术的进步,救治更多的患者。 今天的高峰论坛就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流专家,他们来自台湾国立大学附设医院、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儿医学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单位,通过经验分享和医疗数据分析,专家们就ECMO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问题展开了交流。

【南方+记者】郎慧

【摄影记者】王云

【通讯员】林茹珠、刘姚

编辑 伍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