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企业家访谈录⑳茂德公集团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让“五无”小村变身旅游胜地

南方产业观察
+ 订阅

改革,激活了市场的活力;开放,开启走向世界的进程。大潮涌珠江。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化机制,涌现了一批敢为人先、屹立潮头的时代先锋,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意识、国际眼光的企业和企业家。

伫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那些曾经引领了无数次“率先”、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的市场弄潮儿们,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新的发展挑战,要如何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重新出发再创辉煌?

值此改革开放40年之际,南方日报推出“市场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企业家访谈录”全媒体系列报道。请跟随我们的记者,走进市场,走入企业,与企业家们面对面,倾听那些激荡的历史回响和澎湃的未来展望。


近日茂德公集团联手火爆的“捏脸”软件ZEPETO在朋友圈发起作品征集的活动,亲和的卡通形象让不少人觉得茂德公“城会玩”。广东茂德公集团董事长陈宇在改革开放中下海创业攒下第一桶金后,老板摇身变成村民,重新回到家乡雷州创业,至今已逾15年。带领茂德公成为知名品牌、茂德公辣酱成为南派辣酱代表、举办中国第一个方言电影节……陈宇身上有企业家在乡村建设上的洞察力,在他身上也可以看到企业家在乡村振兴中所扮演的角色。

“茂德公集团一直扎根于本土,是地道的雷州品牌。通过茂德公我想把家乡美好的一面让更多人知道,让大家知道雷州是彩色的。”为此陈宇回乡15年,将自己的家乡足荣村从“五无”小村变成旅游胜地,未来陈宇希望通过产业融合、文旅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路径,同时把雷州经验复制到其他乡村去。

投身商海攒下第一桶金

1993年,陈宇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顺德农行龙江支行,两年后当上行长助理。在银行的第五年,陈宇选择了下海。“当时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中期,珠三角的民营企业繁荣,而我在银行接触到了不少相关企业,看了很多的案例,也加入到了商海大潮里。”让陈宇印象深刻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营商环境的改变。“我们三个人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公司虽然很小,但从组织架构到财务都是非常规范的。”陈宇表示当时珠三角的营商环境很好,身边很多人都陆续开厂设店。

回看20年创业路,陈宇下海的第一步是从代理其他的酒水品牌开始,在1998年因为窜货的问题陈宇开始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痛定思痛,他在1999年开始建立自己的酒品牌“诸葛酿”。诸葛酿的品牌策划到产品营销都是由陈宇一手操办,陈宇开创了酒水营销的“集宝”模式,彼时,为了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陈宇在诸葛酿的包装中赠送精装指甲剪、打火机、笔记本、农具模型等小玩意,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随着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诸葛酿在2004年初被大量仿冒,铺天盖地的“山寨”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为此陈宇打了100多场官司,才把珠三角的核心阵地守住了。无论刚起步的公司里清晰的规章制度,还是打了百场官司来保护商标,不难看出“讲规矩,有耐心”是陈宇做生意的特点,在此后的15年的回乡建设中,这一特点也让陈宇坚持了下来。

扎根乡土拓展文旅版图

在赚到第一桶金之后,2003年到2004年间,陈宇谋划着回到自己的家乡雷州足荣村办食品厂。“我真正的创业是从回归雷州开始的,在这里开始了长期事业。从此江湖上少了一个老板,多了一个经常在G325国道上跑的村民。”陈宇的这句玩笑话背后,是他时常奔波在连接雷州和广州G325国道路上的身影,在这十几年里,他几乎把全部的钱财和精力放到了在雷州项目的建设上。

茂德公集团自2002年成立,陈宇2004年在足荣村首期投资600万,建成茂德公食品生产基地,借助雷州当地盛产辣椒的优势,着力于研发茂德公香辣酱,解决了当地500多人的就业。“当时回来的时候我也就30出头,身边的人都很心疼,怕我会栽了,毕竟雷州条件当时可以说非常艰苦。但我觉得雷州人不应该看不起自己,我一定要做出一个能代表雷州的品牌。”陈宇带着这个想法回到了雷州乡间。

“雷州农副产品丰富,海岸线长,还有雷祖文化,有比较好的旅游资源。”陈宇一一分析了在雷州可以发展的方向,选择了先从农副产品加工入手,打出了“辣酱,还是公的香”的广告语,几年间,材质新鲜,滋味独特的茂德公香辣酱成为南派辣酱的代表。

在站稳脚跟后,陈宇开始思考如何搞活雷州的旅游。陈宇先后投资建设樟树湾大酒店、雷祖祠文化广场、茂德公鼓城等雷州文化旅游项目,将雷州文化融入旅游项目,使雷州成为文化旅游路线上新的目的地。陈宇将自己要做的事概括成“六个一”——一个祖祠,动手修缮雷祖祠;一个酒店,游客来了必须要有住的地方,于是有了樟树湾大酒店的落成;一个鼓城,也就是现在的茂德公鼓城度假区;一个文化旅游村,于是足荣村有了方言电影节、手作节等系列文化节庆;一座海岛,让游客体验雷州的滨海风情;一个智慧小区,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培育居民的消费力。陈宇一个一个手指头地数,现在进度基本完成了七八成。

虽然项目很多,但扎根和传播“雷州文化”仍是陈宇不变的出发点。在茂德公鼓城度假区有以“雷州换鼓”为主题的樟树湾大酒店、茂德公鼓城,还有听雷歌品雷州土菜的“三间五房”老菜馆,整个度假区雷州的传统文化应有尽有,在茂德公大观园内,茂德公辣椒酱厂房的墙上,有一句标语十分引人注目:有益家乡发展的事,多做一点。“

产业融合才能振兴乡村

广东茂德公集团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委员、德基金创始人、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创始人……现在陈宇身上的标签很多,但他的本色还是一名普通的足荣村村民。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当下非常多企业也加入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列中,陈宇既是企业家,又是村民,投身乡村建设多年既有教训也有经验,他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方法。

没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没有历史事件、没有特色建筑、没有特别的景色、没有独特的资源,被陈宇总结为“五无”小村的足荣村是雷州和大部分中国农村的缩影。“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不一样,美丽乡村主要把村容村貌搞好就行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产业化却是关键的一环。”陈宇认为自已首先把食品厂设立在足荣村是很正确的,有了产业支撑,年轻人才愿意留下来,如果青壮年人口外流,那么一部分孩子也会外出上学,那么学校就会凋敝,成为空心村,现在乡村振兴的一个困难就是没有人才,有了产业才能吸引人才。

在陈宇的构想中,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才能为乡村振兴引来活水。茂德公食品厂的设立是第二产业,目前正在进行新的生产线改造,陈宇在工厂周边的田地里组织村民种植辣椒和萝卜等作物制作香辣酱的原材料,同时在2015年建立了昌公书局,把喝咖啡、书吧等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带来村里,昌公书局如今是雷州的“网红”打卡点了。随后陈宇开始挖掘当地的手作文化,制造了蒲编包包、蜡染丝巾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同时举办足荣村方言电影节、手作节和跨年电音节。“第一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就有1000多人参加,一个村子举办电影节就很少见,能有这么多人来就更少见了。”陈宇说。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固有限制,陈宇直言企业家回乡投资仍面临着资金、人才、土地等很多困难。“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投入。总的来说是‘三个真’, 领导真重视,为政策落实保驾护航;企业家真投入,回乡投资要持之以恒;还有就是村民要真收益。”陈宇表示茂德公集团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

当初回雷州时,陈宇喊的口号是“给雷州一个自信”。“之前雷州人是缺乏文化自信的,所以在我的酒店和度假区里都会摆放和当地村民最接近的东西,比如草房、农具等,让大家知道农村的东西也是能上台面的,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陈宇说茂德公是地道的雷州品牌,未来也将不遗余力地推动雷州文化的传播。

对话

陈宇:将雷州经验复制到其他地方去

南方日报:您既是生意人,也是文化人,这两个角色您如何平衡?

陈宇:我现在对“生意人”的理解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实际上,做生意就是要把事情做活了,做生了才算成功。做任何一个商业决定时,我首先还是会从商业模式来考虑。在保证资金链安全,运营良性的情况下,才可以加入自己的兴趣。而且我们都是根据企业能力量力而行,时机没有到不会轻易冒险,因为茂德公是雷州的品牌,我要保证它不能倒,倒了的话对雷州的形象是有负面影响的。所以我们的发展是很有节奏的,先从酒店突破,酒店运营可以自负盈亏了,我们再去做其他,重新回到足荣村建设去。实际上,我还是一个生意人,习惯用商业思维去操作,但价值取向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追求利润的合理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在地方文化传承方面,我们举办各种文化节,挖掘开发非遗文化产品。

南方日报:未来茂德公集团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陈宇:我们希望把在雷州建设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地方中。因为可以看到,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大企业基本会选择一线城市周边有很好的旅游资源的地方,不会到综合资源一般的县域去,而许多县域当地的中小企业又缺乏发展旅游的实力,只能小打小闹,所以县城和乡镇旅游还是有开拓空间的,而茂德公集团是可以成为里面的“一股清流”。另外, 茂德公集团对在地文化的挖掘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们目前在广西、安徽正在洽谈一些项目,下一步将推广“泛家乡”概念。其实,回归家乡的乡贤非常不容易,因为是自己的家乡,企业家做得再好都是应该的,但是有一点点不满意都会被指责,请大家给予回乡创业的企业家多些包容。


【策划】陈韩晖 罗彦军

【统筹】程鹏 李啸啸

【采写】彭颖

【新媒体运营】马华


(扫码订阅南方+创业纪南方号)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