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以“花开新时代”为主题的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晚会由省委宣传部、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由序曲《伟大的觉醒》、上篇《砥砺前行 敢为天下先》、中篇《不忘初心 当好排头兵》、下篇《阔步向前 花开新时代》四个篇章共12个节目组成,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新征程和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在节目录制当晚,珠江两岸流光溢彩。珠江新城、广州塔区域灯光亮起,装点一新。在广州海心沙亚运公园内,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一段段极具岭南风韵的舞蹈,引发了现场观众强烈共鸣,大家共唱、齐诵美好新时代。
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精华
唱响大湾区声音
“爸!妈!我在广州挺好的!”伴随着《大哥你好吗》的旋律,舞台上近百名演员们用深情的呐喊,道出了多少在外拼搏的游子心声。一时间,现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更是眼眶湿润。
“这是本场晚会中最为动人的节目之一。”晚会总导演邢时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情景歌舞《大潮起珠江》所歌颂的,正是在改革开放40年期间背井离乡来到广东参与建设的劳动者们。
在节目筹备时,制作团队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听取了众多改革开放建设者的故事。“我们采访了一位来广州的外来务工者,整整八年没有回家过年。这样浓烈的思乡情感,我们也融入到了节目中。” 邢时苗说。
舞台上,一家三口念着游子的家书,母亲眼中满含热泪。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家书寄。“《一封家书》当时是在广州唱响的,在广州再次唱这首歌,我很激动。”时隔25年,再唱起这首歌,音乐人李春波心中感慨万千。
“现在写家书的人少了,但家书中包含的温度、情感是其他通信手段不可替代的。家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应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下来。”李春波说。
《大潮起珠江》描述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劳动者们参与建设的故事,而事实上,这场晚会也是各地合作结出的硕果。
邢时苗介绍道,粤港澳大湾区间的合作也体现在晚会多个节目中。晚会的开场节目——交响乐与芭蕾《我的祖国》便是由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澳门乐团联袂演奏,融合了杂技与芭蕾舞等形式,为观众奉上了一场顶尖水准的视听盛宴。
香港街舞发展联盟、澳门舞蹈总会和澳门街舞艺术文化促进会的成员,也加入了跨界融合表演《新彩云追月》的节目中,集体展现了街舞文化在大湾区的发展与繁荣。
与此同时,以粤剧为代表的岭南传统音乐形式也登上了文艺晚会的舞台,为整台晚会打上了浓浓的岭南风情符号。广东地方戏曲联唱节目《岭南风情》中,粤剧、汉剧、雷剧、潮剧等在岭南地区极富影响力的地方剧种表演者一一登台,以“旧曲新唱”的方式讲述广东故事。
“我们表达的内容是粤西新农村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曲调,填上了新词。”雷剧演员林奋兴奋地说。在表演中,她也大胆突破了雷剧着古装的习惯,穿上了现代的新式旗袍。
对于雷剧未来的发展,林奋信心十足。“地方剧种的传承离不开创新。我们既要把传统的演出技巧、技术挖掘出来,由要根据现在观众和表演的需求进行提升改造,这样雷剧就能听起来既有传统的味道,又有新的内容。”林奋说。
突破舞台物理界限
为晚会注入顶尖科技元素
晚会当天,珠江两岸流光溢彩,海心沙亚运公园的主舞台更是璀璨缤纷。
“整个舞台使用的LED屏幕超过了4000平方米,这在全国的舞台中都是很少见的。” 邢时苗坦言,海心沙亚运公园的主舞台有四面“风帆”、有立体的造型,还融入了水舞台的设计,“如何将这些看似零散元素以整体的方式呈现?我们最终决定为观众绘就一幅‘蓝图’。”
在演出当晚,大面积的LED屏幕立体化展示了木棉花、潮涌、港珠澳大桥等元素,并利用舞台两侧的灯光与广州塔形成呼应。利用近1700平方米的水上舞台,观众在潮起潮落间,对改革开放40年间的拼搏奋斗更为直观的感受。
在本次晚会中,主舞台中心的升降台也体现了满满的科技感。配合歌曲和舞蹈的呈现,升降台可以缓缓变换角度,直至呈现近乎直立状态。由一根安全绳牵引,舞蹈演员在上面展示各种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远看宛如平躺在舞台上舞动一般。
除了多媒体的视觉呈现,科技的元素在跨界融合表演《新彩云追月》中则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钢琴演奏家吴牧野敲下一连串美妙的音符,舞台上四十台“无人钢琴”也同时响起了协奏的旋律。
“这是我们的无人钢琴首次参与大型晚会演出,也是第一次进行大规模的同步协奏。”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珠江钢琴”)副董事长、总经理肖巍介绍道,要实现多台无人钢琴的同步演奏,对钢琴的精准度、同步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旦有一个音符的节拍对不上,那整首曲子就变味了。”肖巍透露,为了保证演出的完整性,珠江钢琴的技术团队根据现场布线、钢琴摆放位置等具体情况,研究出了一套“私人定制”的解决方案:通过一台主服务器控制四台子服务器,实现对无人钢琴控制的“无缝对接”。“简单来说,主服务器就是这40台无人钢琴的‘指挥家’。”
在无人钢琴与吴牧野配合,演奏出改编后的《新彩云追月》时,粤港澳三地的街舞舞者联袂献上了现代感十足的舞蹈表演。有趣的是在舞者中,还有一群特殊的“小舞者”——来自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优必选”)的Alpha Ebot机器人。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与街舞舞者们共同表演的Alpha Ebot机器人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中,既有与演员保持一致的动作,也加入了一些“人机互动”的动作,让节目呈现效果更加生动及富有科技感。
此前,这批可爱的“小家伙”已经登上了两届春晚的舞台。“参与此次演出的机器人是春晚机器人Alpha 1S和和1P的新一代更新产品,它们都有着大扭矩、高精度、小体积的特性。”该负责人介绍,由于内置的MCU系统等和自主改进的PID算法,赋予了机器人强大的运动性,16个高速伺服舵机让机器人展现强大的运动性,举手投足,宛然如生。
再现流行音乐辉煌
从广州再出发
作为国内流行音乐的兴起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州诞生了一大批传唱度高的流行音乐经典曲目。从《大哥你好吗》到《我不想说》再到《一封家书》,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金曲配上极具时代特色的场景再现,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些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岁月。
不少观众在听到这些歌曲时,不自觉地哼唱,现场一阵阵大合唱也令台上的歌手备受感动。
李春波提及广州,总愿意说是“回广州”。“广州是我出道的地方,可以说是第二故乡,感情特别不一样。”李春波说,广东的流行音乐在中国是起步比较早。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广东出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原创音乐,现在活跃在全国的各个舞台上。
同样把来广州视作回家的,还有歌手甘萍。一首《大哥你好吗》让甘萍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流行歌手。
“广东乐坛这几年有什么大型活动,都会邀请我们这些从广州唱出来的歌手、音乐人回来了共同参与,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等于让我们有机会回家,又从家里带着更好的东西再出发。”甘萍说。
与广州有着深厚渊源的还有歌手韩磊。他的成名曲之一《走四方》便是在广州录制完成的。晚会上,韩磊演唱了新曲《再一次出发》,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再一次出发,歌声和汗水一路挥洒;中国梦的旗帜下再一次出发,追梦的人们雄姿英发”的歌声中,整装出发的号角吹响。
对广东、广州的乐坛再一次走向辉煌,歌手们也有不小的期待。广州文化形象大使、歌唱家廖昌永表示,广州的音乐一直基础非常好,而中国近代音乐发展跟广东人是分不开的,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是广东人萧友梅先生,1920年中国艺术歌曲史上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创作者是广东人廖尚果,著名的革命音乐家冼星海也是广东人。
“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流行音乐热是从广东开始的,广东音乐的基础是非常好的,而且是非常有传统的。”廖昌永说。“广东人很喜欢音乐,而且音乐素养是非常高的,我觉得要保持这样的传统。”
甘萍提到,好的音乐环境对歌手有巨大的吸引力,有好的词曲作者、制作人、演出机会,才能把音乐人的潜力才华展示出来。
“从广州走出去的音乐人,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定期地回家来,把这个家打理、重新装修,所有人齐心协力,有一个共同的方案,每一个人尽一己之力,把广东乐坛重新建设起来,像原来一样美好、辉煌。”甘萍说。
【记者】余嘉敏 黄舒旻
【摄影】肖雄
【校对】冯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