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共同见证东莞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莞交通
+ 订阅

修路、建桥、强港、兴运、治堵,40年来,时间匀速向前,东莞在浩浩荡荡的时代中,建立了跨越式的现代化和谐交通。

壮阔山河四十年,

一路改革再出发!

从步行到以自行车代步,

从机动摩托车到私人小汽车,

再到如火如荼兴建运行中的

城市地铁、城轨,

40年来,

东莞出行方式可谓经历了

从蹒跚起步到风驰电掣的跨越式升级,

而这也见证了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东莞速度。

现在就让小编用一组组照片,勾起一场回忆,见证东莞交通的变化……

——记东莞交通

辉煌40年建设成就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东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四十年,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行业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1

修路

公路网络纵横交错

公路密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东莞交通发达,拥有虎门港和东莞铁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大京九铁路的交汇点;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连成一体,已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

▶1978年

通车公路:1053公里

等级公路长度:286.146公里

水泥公路:1公里

▲1993年107国道(江南新大桥)

▲2000年莞深高速公路通车典礼

▶2017年

公路通车里程:5262.329公里,是1978年的4.1倍

等级公路长度:5179.244公里,是1978年的18.1倍

公路密度:213.482公里/百平方公里

形成以“八纵九横四环六射”为主体框架的庞大干线公路网络

成为沟通穗、港以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的莞深高速公路

▲常虎高速

近年来,东莞交通抓住经济腾飞和升级转型的有利机遇,坚持“水陆并进、路运并举、建管并重”,交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完成了由最初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出行需要到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发展过程。

▲东莞交通四通八达

2

建桥

桥通天下

虎门二桥明年将通车

▶ 高埗大桥

▶跨越东江支流,是连接高埗镇至东莞市城区的重要通道

▶全国第一座征收过桥费的地方公路桥梁

▶首创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模式

▶通车:1984年

▲旧高埗大桥承载着当时人们走出孤岛的愿景,是高埗每人10元砌出来的。图为集资收款场景资料图片

▲旧高埗大桥

▲右桥高埗大桥旧址,左桥为新高埗大桥

▶虎门大桥

▶广东十大地标之一,沟通广东东西两翼

▶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

▶全长:15.78公里

▶主航道跨径:888米,被誉为“世界第一跨”

▶总投资:近30亿元

▶动工:1993年

▶通车:1997年

▲1997年虎门大桥通车庆典

▲2018年,虎门大桥车流穿梭

▶虎门二桥

▶总长度:12.89km

▶总投资:约111.8亿元

▶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极大缓解目前虎门大桥的拥堵状况

▶动工:2013年12月28日

▶通车: 2019年(计划)

▲建设中的虎门二桥

▲虎门二桥效果图

3

强港

港口航运三大变革

开辟港澳直通航线

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港口航运发展出现了三大变革:一是运输封闭变为开放,农副业船发展迅猛,涌现出国有、集体、个体竞争局面;二是对外开放,由内向变外向运输,开辟港澳直通航线,搞活经济;三是运输船舶由小吨位向大吨位、水泥化、准钢质化、机械化过渡。

▲港区风采

▶1978年,货物吞吐量:288.33万吨。

▶1979年,东莞全市拥有运输船舶1667艘,3.37万吨运力。

▲老照片:太平港澳客运公司

▶1980年后,东莞的运输船舶基本淘汰了木船,在向水泥化,准钢质化发展的同时,向大马力、大吨位发展。

▲老照片:太平港澳客运公司

▶199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虎门港为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成为我市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依托。

▲90年代虎门集装箱货运码头

▲现在的集装箱货运码头

▶2016年3月,虎门港更名为东莞港。

▲港区风采

▶201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5713.75万吨,是1978年的54.5倍,集装箱吞吐量391.32万TEU,旅客吞吐量为23.59万人次。

▲如今的港区风采

4

兴运

推动公交体制改革

形成综合化的现代运输格局

在客货运输方面:逐步建立了以核心城区为中心,内联市内各镇区,并向外省市辐射的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东莞巴士夜色穿行

▶1978年

客运量:402.06万人次(不含公交、出租车、轨道)

旅客周转量:0.94亿人公里(不含公交、出租车、轨道)

▲七十年代东莞客货运码头

▶2017年

▶全市客运量(不含公交、出租车、轨道)达4342.26万人次,是1978年的10.8倍;

▶旅客周转量(不含公交、出租车、轨道)68.14亿人公里,是1978年的72.3倍。

▲90年代东莞市汽车总站

▲1994年东莞市公汽

▲90年代出租的士

▲1998年4月22日市公共汽车公司豪华冷气大巴车队投入运营

▲老照片:东莞市公共汽车

▲1994年二运出租小汽车公司第一批出租小汽车投入营运

同时,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积极推动公交体制改革以及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完善与周边航空运输集散地的交通联系,努力加强虎门港以及东莞航道的开发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公路、铁路、航道、港口一体化、综合化的现代运输格局。

▲2007年8月,首批1500辆公共的士投放仪式

▲2012年12月20日,我市投放250LNG城巴

▲东莞巴士投放跨镇公交车

▲东莞巴士微笑服务

▲如今的东莞总站客运大楼全景及站前广场

▶2017年,我市共有营业运输船舶411艘,总运力110.50万总吨,共177.45万载重吨,517个客位,载货总量排在全省第四。

▲1991年虎门渡轮码头 

▲现在东莞虎门龙威客运有限公司

▲如今的虎门港澳码头狮子洋飞航

5

治堵

东莞治堵攻坚战打响

汽车保有量近300万辆

▶在改革开放前,轿车属于典型的奢侈品,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轿车千人拥有量不足0.5辆。

▲东莞第一台购买于1988年的皇冠轿车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转折点在2003年前后,在改革开放这个强力引擎的驱动下,东莞经济获得了跳跃式发展,东莞市民开始进入小康家庭,对出行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高,加上国内汽车工业的迅速扩展,拥有一辆私人小轿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

在经济迅猛发展、购车需求增多、道路日渐完善以及禁摩等内外因素的推动下,东莞从本世纪初期至今,汽车保有量膨胀了十几倍。

▶截至2018年12月11日,东莞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91万辆,很快就要突破300万辆。

私家车驶入普通百姓家,便利了日常出行,但同时也带来了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东莞经济城市转型升级、推动高水平崛起的同时,地铁、城轨、高铁等新的公共交通方式正在融入到普通东莞人的生活中去。

治理交通拥堵是每座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这是“成长中的烦恼”,对东莞这样一座人口净流入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2018年,东莞成立了综合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办公室,并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同时从交通、发改、交警、规划、城管、城建、公路、交投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统筹治堵工作。

▲2012年,堵塞点工程之一的樟木头镇石新路口率先通车

▲2013年8月18日,堵塞点工程之一的大岭山镇信立农贸市场路口跨线桥主线通车

▲2018年9月,东莞首批12个拥堵节点微改造完成!

那么,

未来的东莞交通

又是如何让人期待的呢?

请继续关注东莞交通,

小编将为你第一时间

送上最新进展!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