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顺德一中107周年校庆日,顺德教育局宣布成立顺德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该教育集团以顺德一中为集团总校,首批成员校包括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容桂实验学校、顺德一中附小新德业学校,集小学、初中、高中优质教育于一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多元合作,共同发展。
这是顺德首个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既有公办学校又有民办学校的教育集团,也是顺德围绕提质和培优开展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大覆盖面的又一项大胆探索。
目前,顺德区普通中小学已成立各种办学模式的教育集团39个,参与学校超过140所,学生覆盖率近80%。集团化办学如何推动名校牵头抱团发展,打破学段壁垒共同提升?以集团化学区制改革为抓手,顺德教育综合改革能否闯出一条优质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打通12年教育4所学校组成联合舰队
12月18日,顺德一中在107周年校庆纪念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播放了《一中这一年》的短片。不同寻常的是,短片里大量记录这所百年名校过去一年和区内多所学校合作互动的场景。
顺德一中作为顺德教育的领头羊,在顺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这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但对于未来发展,顺德一中一直在思考:传统优势学校如何寻找新的生长点?如何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基础上的优化提升,又能打造普通高中的标杆和龙头?
事实上,这也是顺德回应市民对优质教育迫切需求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2016年,顺德区启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集团化办学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德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采用“动车组”代替“火车头”形式,既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又为每所学校配上“发动机”。同时,区、镇两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鼓励有能力的镇街配套专项资金。
由此,顺德一中开始发挥其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2016年实现与一中外国语学校的一体化办学,2017年接管容桂实验学校,今年则与京师励耘学校合作共建办学共同体,并与区内一些高中、初中建立了不同程度的联盟关系。
12月18日成立的顺德一中教育集团,则是该校探索从小学到高中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的首创。
“集团内的三所学校都和顺德一中有着不寻常的渊源。”顺德一中校长谢大海介绍,一中外国语学校原本是顺德一中的老校区,和顺德一中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管理模式;容桂实验学校是容桂街道教育局委托顺德一中管理的,近年依托一中优秀的管理团队快速发展;顺德一中附小早在18年前就与顺德一中联合兴办,深深打上了顺德一中的烙印。
基于此,集团成员学校将在教育科研、师资力量、优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多元合作,实现标杆引领,文化相融,资源共享,特色发展,争取在课程建设、培优招生机制等方面达到“1+1>2”的良好效应。
“这是对顺德一中悠久办学历史的致敬,也体现顺德教育继续领跑的决心。”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磊晶表示,希望集团成员校利用小学到高中的学段优势,探索基础教育人才12年连贯培养模式,从小学开始对学生实行跟踪培养,为学生提供小学到高中12年“量身定制”的服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为顺德区基础教育改革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强化提质培优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回望顺德近年来的集团化办学探索,事实证明,优质资源辐射越宽广,培优提质的效果就越明显。
顺德教育局局长闵乐萍表示,顺德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与扩大为杠杆,打破区镇二元管理和学段限制,鼓励优质校与普通校、中心城区与相对边远地区,采用学区制、集团化方式,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统筹师资与教育教学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与升级。
如今,横向连通和纵向贯通的学区与集团在顺德“百花齐放”。大良街道依托区域内西山小学、本原小学两所优质学校,分别成立西山教育集团、本原教育集团,实现名校牵头、集约办学、整体联动、共同提升的办学模式。李兆基中学则与大良顺峰中学、容山中学、容桂外国语学校实行初高中集团化办学。
容桂则划区而治,成立育美教育集团,打造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带;均安实施片区联动,建立东西片区“1所初中+4所小学”教育共同体;勒流则构建“三学区一集团”,并在江义片区开始试点九年一贯制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
“集团化办学后,和顺德一中共享很多优质教学资源和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初高中衔接教育方面得到很好的加强。”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曾祥明说。
“顺德作为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也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唐磊晶说,围绕培优和提质,顺德将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处于领跑地位的学校,为社会提供更丰富多元、优质高端的教育供给。
据介绍,2019年顺德将继续坚持“补齐短板、创优争先”的原则,重点围绕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品牌学校打造。一方面,启动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从队伍建设、绩效考核、高品质学校打造、初高衔接、优生培养、教研教改方面对义务教育进行全面提升。针对初中教育的短板,闵乐萍表示,将指导初中学校从课程建设、德育和体艺、科技创新改革等方面入手,打造适合本校发展的素质教育特色项目,逐渐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另一方面,大力打造优质高中集群。备战新高考,加大高中教研教改力度,启动尖子生系统培养工作,加强高中学科竞赛,为拔尖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探索对拔尖学生实行初中与高中“2+4”或“2.5+3.5”的培养模式。
同时,继续扶持顺德一中、李兆基中学、国华纪念中学打造成佛山顶尖高中,做强郑裕彤中学、华侨中学、罗定邦中学、容山中学、乐从中学等一批品牌高中。
■聚焦
顺德首个12年连贯教育集团如何运作
将开设小升初、初升高衔接课程
集小学、初中、高中优质教育于一体,既有民办学校又有公办学校,顺德首个多校协同、跨学段联合的12年连贯教育如何创新运作机制,为集团化办学提供新方案?
顺德一中校长谢大海介绍,在运作机制上,成员学校将实现优质资源整合,构建竞争合作机制以及质量与品牌战略。
其中,集团内的课程建设将是最亮眼的特色。“集团贯通了12年办学学段,为课程共建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谢大海说,为了打破过去各学段相对割裂的情况,集团将设置多元化课程进行衔接,探索从小学到高中人才12年一贯培养模式。
首先是设置小升初、初升高的衔接课程。谢大海说,学段衔接不足问题由来已久,小学生上了初中后感觉课程变化很大,初中生刚上高一更是因为课程跳跃性强而感到茫然,因此集团计划在初三下半个学段有针对性开展初高衔接课程学习,还有小升初衔接课程。
其次,将大力开发定位于挖掘和培育创新拔尖人才的拓展课程。面对特长学生,可在充分整合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譬如,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显示出来的具有特殊天赋的孩子,如数理化学科特长、信息技术特长、机器人发明小创造特长、文学艺术特长等等,进行持续的跟踪教育和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更能激发学生天赋,培养创造性思维。
“此外,我们开设相关学科的竞赛课程,12年一贯制针对有学科竞赛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谢大海说,学科竞赛成绩是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在考察了周边先进地区的经验后发现,在竞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是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培养,到了高三参加竞赛才能水到渠成获得好成绩。
谢大海说,集团建立后,将在竞赛课程中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配置教练,希望帮助更多顺德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势。
此外,顺德一中教育集团还将探索新型学长制,选拔品德优秀和学业优秀的高中生,与优秀的初中生形成“一对一”学长帮扶制,同时选拔行为规范突出和特长突出的初中生对小学生进行帮扶,实现共同进步。
在学生评价和发展上,该集团将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在多元、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中引导学生全面特长发展。
【撰文】蒋晓敏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