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来袭!40年的九江故事,哪一张勾起了你的回忆?(送电影票)

南海九江
+ 订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2月18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站在2018年的岁尾回望40年的来路,仿佛历史赋予了我们一把神奇的长镜——今天,九姑娘与你一起看看这些九江老照片,带你回顾九江变化的40年!(文末有福利!)

城变

那时的九江,你还认得吗?

1992年9月,九江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市管辖(时称)。那年,九江、沙头尚未合并,来看看以前的城区吧~

▲九江镇城区

▲沙头镇城区

2005年,南海区区划调整后,原九江镇和沙头镇合并为新的九江镇。

▲九江外滩景观

产变

逐浪前行促转型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1979年,九江上东大队与香港灯屋服装公司签下了当时南海第一份制衣业“三来一补”的合同,九江成为佛山最早推动外资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镇。

▲以前的九江港

▲1979年扩建的九江港

1983年,九江服装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办了国内第一个石磨蓝洗水车间,使石磨蓝牛仔类服装首先在九江镇内成为最终产品。九江“制罐王国”、“皮衣、服装之都”的辉煌历史自此拉开序幕。

▲九江制衣厂制衣间一角

▲九江双蒸的酿酒车间

随后,汽车拼装、金属材料、木材夹板、钢铁贸易、加工、配送等企业陆续进驻,摘下“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传统水产养殖经营模式也逐渐迈向联盟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各类产业业态在九江竞相开花。

▲鱼苗繁殖与培育

2013年,九江确立“北业南城西园”发展定位,其中,以北部沙头片区的樵江科技园为核心,重点发展医卫用无纺布等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

出行变

从水路到陆路,从单车到汽车

九江河网密布,过去,水路出行是不少居民的选择。

▲九江涌

▲在九江大桥未通车之前,市民来往九江与鹤山两地,则通过渡轮接载

所谓路通财通,80年代起,九江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1988年建成的横跨西江干流、全国最长的预应力混凝土单塔斜拉索桥——九江大桥

▲1997年6月启用海寿码头

▲1996年12月,佛开高速公路九江段竣工

如今,九江已经形成了水、陆、空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

生活变

传承民俗不变

改革开放40周年,还记得吗?2000年跨入新世纪,九江人学电脑,学打字。到了10后的宝宝,各类电子产品已经不离手。

▲电脑教学室

不过,这些多年的民俗,我们至今还在继承。当然少不了九江人喜欢的扒龙舟~

▲1990年国庆龙舟赛

▲1996年国庆龙舟赛

▲2018年国庆龙舟赛

昔日商贸繁荣的一河两岸历经变迁、传统江河装捕鱼花发展至现代水产业……通过这些新旧照片的对比,可直观、真切地了解九江在产业、交通、民风民俗等领域的沿袭变革,见证九江的发展。

九江40年的变迁

大伙都是这光荣历史的创造者

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

今天,为自己点赞!

为九江点赞!

为中国点赞!

【福利时间】

在评论区说出

你对九江城市蝶变的感受,

或者为九江加油鼓劲!

截至2018年12月20日早上十点

留言点赞排名前10位的粉丝

可获信基广场星汇国际影城电影票!

每人2张!!!

观看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影片

《照相师》或《中国合伙人2》

【兑奖方式】

届时,

九姑娘将逐个回复获奖粉丝的哦~

各位幸运儿可凭姓名+手机号

到电影院售票处兑奖

照相师

《照相师》讲述了照相师蔡祥仁一家在深圳所经营的照相馆的兴衰故事。影片围绕蔡家祖孙三代的人和事,带出了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照相师在技术变革、时代变革中的人生变迁。

第一代人的坚持,第二代人的变革与传承,第三代人的创新,通过蔡家三代人的独特视角,回顾和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会的历程。三代人各自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发挥特长,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荡气回肠故事。

中国合伙人2

《中国合伙人2》是刘亚当执导的剧情片,赵立新、凌潇肃、王嘉、董琦等主演,于2018年12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以徐顺之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程序员向创业者的蜕变,讲述了一代互联网人追逐梦想的传奇创业故事。

2018年11月29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影股份、华夏电影公司等单位联合推介,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9部重点国产影片之一。影片《中国合伙人2》讲述了从九十年代末到当下的近二十年期间,互联网行业在中国从发轫、发展到行业泡沫再到高速爆发行业成熟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互联网人的中国精神和民族情怀。

觉得不错,请点赞↓↓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