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镇地处东江中下游的咽喉之地,是东江运输的交通枢纽。数百年来,石龙一直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物流中心。从最早的水上船运,到铁路建成,再到公路联网,石龙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成为东江流域和省港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商贸重镇。得改革开放春风之先,伴随着商品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石龙的交通物流发展迅速,2014年东莞新火车站正式启用,2016年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通车,石龙的交通环境持续改善。
打造水铁多式联运现代物流中心
据记载,早期内河航运是石龙主要运输方式,也是石龙快速发展的主要条件。当时石龙内河航运的线路主要有四条:一是北上惠州、河源、紫金;二是西上广州;三是西南到佛山、容奇,四是东南出香山(中山)澳门和香港。这四条航线,把两万多平方公里的东江流域与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联系了起来。向东还可以与潮汕平原以至福建连接;向西与广西连接,向北与湖南连接。东江,属C级航区、湾多水浅沙滩大,船型小而底平;珠江属B级航区,水深浪大海面阔,船型大而底圆。在以人力为动力的航运年代,两江船只不敢轻易越过石龙直驶,否则,轻则搁浅,重则翻船。加上珠江的潮汐,石龙便成了两流域客、货的主要转运站。
△石龙20世纪50年代拆船栏码头
△六十年代石龙煤场的运煤码头
△八十年代货运码头
△果栏码头
直到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后,石龙开始有了铁路运输,石龙在商业和交通方面的地位更加显要,成为东江流域和省港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横跨东江南支流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见证了石龙从封建殖民时代到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是广东省内现存最早的铁路桥。2007年3月,随着新修的广深铁路双线铁轨建成通车,广九铁路石龙南桥所在的铁路线停运,并于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老火车站站房曾改建
△原石龙火车站外景
广深铁路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铁路运输线,广州至深圳全长147公里,石龙火车站居其中。石龙火车站也称为石龙中心站,管辖了石龙、红海、石滩、仙村、新塘、塘厦六个车站。2014年1月8日,石龙站迁建至位于石龙和茶山交界处,更名为“东莞站”并启用。2016年5月27日中午12时,东莞首条地铁——起点在石龙的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运行,东莞正式迈入“地铁元年”。“东莞站”是离东莞城区最近,境内广深线最大客流的火车站,与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连成一体,成为东莞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翻开了东莞交通运输历史新篇章;东莞与广州、深圳“半小时生活圈”的“同城关系”从此成为现实。
△现今的东莞火车站
△开进东莞站的第一趟列车
△与东莞站无缝接驳的东莞2号线地铁石龙站
△东莞站月台上开心的旅客
△连接东莞站和地铁口的商业中心的商旅快线
过去,石龙以自然河岸为码头,个别地方建有步级,上世纪60年代建造了石龙港码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港铺设了铁路,从此这里水路、铁路齐备。1975年,正式建成水铁转运码头。同年8月开港,并成立广东省石龙港务管理局。石龙的沿海航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省指定石龙为出口装卸点,并在石龙港务局旁设海关。到1987年,石龙水上运输单位有:石龙港务管理局、石龙水上运输公司,两单位都各自有修船厂。2000年石龙港开始进行改革,由原先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于2002年入石龙镇。
△石龙港内的铁路线
△石龙港七八十年代码头
△1984年石龙港务局职工
2006年,石龙镇结合自身实际,开始谋划这里的发展,并明确了“物流产业”这个发展方向。2009年初,石龙镇与中外运达成了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共同建设珠三角物流中心,并于2010年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11月22日,一组开往阿拉山口的专列从石龙发出,东莞石龙铁路联运专列启动运行,标志着东莞石龙铁路发运中心打通了国际“门到门”铁路线路。该铁路专列启用后,中外运从俄罗斯、中亚、东盟地区起步,陆续开通发往内蒙古满洲里、新疆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等方向的班列。目前,广东(石龙)国际铁路物流基地目前已经开通了中亚、中欧国际班列,以及水路到香港及周边港口的航线。2018年上半年,始发石龙的国际班列51列,出口集装箱4794标箱,出口货值3.37亿美元;中外运石龙码头内贸集装箱吞吐量47565标箱,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12标箱,内贸散货吞吐量58614吨。
△现今的中外运
△从石龙出发的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韩班列
△驶向俄罗斯班列
△中外运集装箱堆场
△物流中心繁忙的装卸区
△东莞中外运石龙码头启动港口外贸海运业务
△广东国际物流基地的石龙铁路发运中心开始启用
△建设中的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数年换新颜
△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
△中外运航拍图
△中外运办公楼
石龙镇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构筑了一张从横交错的交通网。鸟瞰石龙,在碧蓝的天空下,在明媚的阳光下,广九铁路石龙南桥青春依旧,其身旁还有广深铁路大、南岸大桥、华南大桥、东岸大桥横跨在江面上,形成了立体多元的交通网络。新旧不同的桥面和公路,反映了石龙交通的发展进程。
△石龙航拍图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