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动土地改革!南海区“破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佛山国土规划
+ 订阅

上个月,在外形酷似城堡的南海布鲁森幼儿园,首届佛山幼儿园园长德育能力大赛圆满落幕。少有人留意到,这座去年在村集体土地上建成的国际化幼儿园,建设时获得了南海农商银行6800万元的融资额度。

与国有土地不同,集体土地由于法律限制一直无法具备抵押融资的功能,制约了土地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5年,南海成为全国33个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区之一,允许暂停实施部分土地法律法规。南海随后出台了近40份配套文件,其中就包括促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融资的有关办法。

“草根”植于土地创新,农村体制迎接工业化

丹灶仙湖景区南面,去年落户的长江氢能源汽车整车项目正在开工。它所使用的1000亩集体土地,源自南海建立全国首个集体土地整备中心后,对当地土地资源的整合。

整合集体土地资源,南海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开始探索。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区域,南海从一个农业县走向工业化、现代化,一批农民是如何就地转变成工人、企业家的?那就是在集体土地上面建厂房。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海在国内其他地方聚焦企业的股权改革之时,有远见地把目光放到了集体土地领域。在前期试点改“分包”为“投包”,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南海开创了农村集体土地股权制改革的全新探索。时任南海县农委主任何享业回忆道:“向原来的承包户收取租金,已经显现出股份制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对建设用地提出了更多需求。土地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同时出现,只差一套有效的连接机制。

南海罗村

1992年,南海从罗村下柏管理区开始试点开展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离,把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改为配置股权,并划分土地用途,逐步建立起“一制三区”(即股份制、农田保护区、商业住宅区、经济开发区)。如此一来,农民可以在减少种地甚至不种地的同时,享有更多土地收益;企业也能获得扩大生产所需要的连片土地。

1993年8月,南海在增加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意见》;并在1994年1月召开了“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股份合作制”论证会,邀请了吴敬琏等知名专家参会。“会议总体上是倾向于肯定我们的改革。”何享业说。

南海的“草根力量”就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1997年11月1日的《南方日报》头版如此报道:“1996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33元,均比实施股份合作制前的1992年成倍增长。”

“功成身不退”发掘农村集体土地的新潜能

目前,南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且53%的建设用地都是集体土地。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南海如何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土地是关键的要素资源,农村土地改革的探索仍在继续。凭借率先在农村土地上进行的股份制改革,南海不仅为本地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也走在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前沿。此后,南海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不断创造新的经验。

南海河村

进入本世纪,南海首先成为了全省“三旧”改造的先行者。到2014年,南海相继成为全省新一轮深化“三旧”改造综合试点和全国“多规合一”改革28个试点地区之一。2015年,南海成为国务院公布的33个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即“三块地”改革)试点区之一。此外,南海还承担了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多规合一”改革等多项试点工作。

迎来高质量发展,一些以往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有了解决的机会,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在市场上将逐渐减小差别。

南海桂城街道

御堡国际商务中心是当前一轮改革的最早受益者之一。2013年,佛山市钧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桂城街道竞得一块集体土地使用权,并且一次性付清了土地出让金。但是,该公司在建设上却遇到了资金瓶颈,希望抵押。当时,政府有关部门也向其推荐过几家金融机构,然而对方均因为法律限制集体用地抵押贷款而拒绝。2016年11月,南海作为“三块地”改革的试点,依据有关政策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融资管理试行办法》,上述项目在当月就获得了贷款。

单个的政策无法发挥真正的威力。除了上述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融资的办法,南海已经出台了近40份文件,完善了改革的政策体系。南海的部分改革成果,还在修订《土地管理法》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按照计划,“三块地”改革将于今年收官,南海还将创造怎样的经验值得期待!

打开APP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