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热潮还未完全消退,“双12”又接踵而至。
朋友间见面可能会问:“你又剁手了多少钱?”
一波又一波的网购狂欢,无疑,各个商家和平台进行的都是一场“抢人”大战。
只是,抢食“双11”、“双12”市场的,不仅有各大互联网巨头,以及线下实体商户,在惠州的北部山区龙门县,一个因扶贫而生的碾米厂也走起了电商路,出品的特色大米今年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架,参与到了“双11”、“双12”的竞争中。
这里的大米名唤“念党恩”
年关将至,惠州市龙门县路滩村的67户贫困户,正准备着过年的年货,而他们手中拽着的年货钱,正是通过加入扶贫项目“碾米合作社”分红赚来的,在这里面,有一部分还是网络销售的大米回款。
过去,质优价廉、颗粒饱满的路滩大米虽在龙门周边区域小有名气,但在外地却鲜有人耳闻,更是难得品尝,而依靠传统种植为生的村民,有不少还没摘掉贫困的“帽子”。
“路滩村占地约2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水田有4500亩,农业基础好,发展农业合作社很有希望。”作为路滩村对口扶贫单位惠州供电局的扶贫干部,徐景隆一来到路滩村,便经过多方评估考查,决定用当地特色农业带动村民脱贫。
2017年,惠州供电局投入24万元建设了路滩村小型碾米加工厂,项目成立合作社运营,而碾米厂出品的大米,还走起了电商路。“去年我们就尝试由路滩村当地的农村淘宝商店代销,统筹村里63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统一种植,加入合作社分红增收。”徐景隆介绍。
当然,农家大米要走电商路,就得有过硬的质量和响亮的品牌。
“当初给加工厂和大米取名的时候,征求了所有村民的意见,决定叫‘念党恩’碾米,为的就是不忘党和政府帮助村民脱贫的恩情。”徐景隆说,在碾米厂的墙壁上,就挂着“脱贫不忘共产党、碾米感谢南网情”的横幅。
贫困户拿到试水电商分红
瞄准特色农业找到产业扶贫路,可如何拓展大米销量也成了当务之急。
相比去年碾米厂成立时,通过农村淘宝店的单一网销模式,今年,路滩村的“念党恩”大米的电商路,走得更加开阔了。
“在补充采购更高精度的碾米辅助设备,提高大米质量后,‘念党恩’农家米也得到了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让我们有信心敢去参与‘双11’、‘双12’竞争。”徐景隆介绍,2018年的扶贫重点工作就是搭建各类电商销售平台,提高大米的销量。
“我们在接到‘念党恩’大米的合作意向后,赶在‘双12’前就设计好了网络销售页面!”惠州本土电商平台“惠州优选”策划经理曾惠清向记者透露,得益于路滩大米本身的过硬品质和已有的电商推广,计划重点面向惠州市区消费者对“念党恩”大米进行推广。
数据显示,从2018年2月试水电商运营以来,“念党恩”大米的月均销售额达到约2吨,特别是“双11”、“双12”期间,大米上架了惠州本地和国内多个知名电商平台,帮助67户贫困户165人从中“分红”受益。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为龙门丰富的农特产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触网走电商路的除了“念党恩”大米外,目前,龙门县共有约20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涉足农产品电商,利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特色品牌农产品销售网店、商城等。
扫清电销路上“最怕的事情”
扶贫大米也走起了电商路,在其背后,是整个惠州电商行业的日趋成熟。
来自惠州市电商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惠州全市电商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亿元,预计达到2040亿元,其中,“双11”共计21.6亿元。
近年来,搭上电商的快车后,惠州梅菜、龙门年桔、福田菜心、惠阳荔枝、惠东马铃薯、龙门大米等都成为了区域特色品牌产品。
同样是在龙门县,视线从路滩村转到龙潭镇的仙子湖别墅度假村。
从今年“双11”起,这里成了一处“网红”景点:22栋独栋别墅气派非凡,绿树成荫、鸟声悦耳……
当然,成为“网红”的真正原因在于,2017年以来,这里多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龙门县竹木电子商务产业园。
“我父亲年轻时就从事传统的竹木制品行业。”王海平是这里的电商创客领头人,去年回乡创业的他带领着一批年轻创业者自学互联网营销,如今,王海平和小伙伴们的竹木产品有相框、沙漏、杯盖等近千种,而走起“电商路”的年产值高达500万元左右。
“做电商,最怕的事情就是停电。”王海平说,距离“双12”前一周,令他颇感温暖的是,来自龙门供电局龙潭供电所的“党员服务小分队”提前赶到电商园,帮助园内企业开展用电安全检查。
与保障竹木电商产业园电商不停电类似,在路滩村碾米厂,既是扶贫干部、又是供电客户经理的徐景隆,也赶在“双11”、“双12”前,联同平陵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对碾米厂、电商服务室进行了设备检查,目的就一个:最大限度保障电商销售高峰时间的用电安全。
【记者】张昕
【通讯员】庄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