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夫作品近七十年来首度集中在京亮相,揭开“中国油画第一人”传奇人生

南方艺见
+ 订阅

12月12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共同承办的“人中奇逸——李铁夫艺术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李铁夫作品为主,同时汇聚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的珍藏,全面涵盖李铁夫创作的油画、水彩、国画、书法、手稿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精品力作73件套。展览展期至2019年1月13日。

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系列最重要展览之一,及北京画院2018年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家系列展”收官之作,本次展览为1949年以来,李铁夫作品首次集中在京展出,为首都艺术界与公众认识、欣赏李铁夫艺术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近代以来,广东美术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中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不仅在传统中国绘画转型中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岭南方案’,在西画入传中国领域同样是开路先锋。”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期望,本次展览能展现一个更为立体的李铁夫艺术形象,从而推动中国早期油画史与近现代中西美术交流史研究。

▶▶四大板块还原李铁夫艺术轨迹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迄今所知最早到海外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曾追随美国艺术大师萨金特、威廉·切斯等人学习。李铁夫被尊为“中国油画第一人”,孙中山先生曾称赞他是“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本次展览依据李铁夫的艺术创作和人生轨迹,共分为四个策展单元,第一单元“油画创作与革命时刻”,集中展示李铁夫在海外的革命经历与归国前后的油画创作,《音乐家像》《未完成老人像》《画家冯钢百像》等堪称中国油画史上的经典名作,都在展览中与公众见面。

▲《老年音乐家像》布面油彩,67.5×56cm,1918年

▲《老人像(未完成老人像)》布面油彩,61×48 cm

▲《冯钢百像》布面油彩,90.5×71.2cm,1934年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铁夫先生是最早掌握纯正的油画技术的第一个中国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说。身为同盟会元老、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李铁夫曾言:“平生两大嗜好:一是革命,二是艺术。” 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艺术赋予了革故鼎新的开创性色彩。

李铁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归国,正值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他长期漫游于全国各地。“与常见的左翼美术家不同,李铁夫的作品几乎没有触及惨烈的战争图景,而将笔锋转移于祖国河山风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表示,《瓶菊》《四川峨嵋》等名作都在第二单元“水彩写生与动乱萍踪”展出,为理解李铁夫艺术提供别样视角。

▲《瓶菊》,纸本水彩,38×58 cm,1933年

▲《四川峨眉》,纸本水彩,38×57 cm,1947年

对油画写实造型和表现有深入研究的同时,李铁夫也拥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乃至诗歌领域也颇有建树。第三单元“书画言志与隐喻象征”意在突出李铁夫于中国传统水墨领域所进行的探索,尤其是鹰、虎等题材的水墨作品,集中反映了李铁夫的耿介性格与关心国家命运的责任感。

虽然李铁夫在海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其回国较迟,性情独鹤离群,在国内艺术圈的影响有限,研究现状与其成就也极不匹配。“比如李铁夫生年、早年参加同盟会的革命业绩、在海外求学习画的履历、归国后的人际关系与心境,等等,都是悬而不决的历史谜团。”李劲堃期望,通过李铁夫个案的研究,有助梳理中国早期西画历史的关键性问题。

▶▶展现李铁夫与广美人世纪关联

本次展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李铁夫作品首次集中走出广东进京展览。“一直以来,我们对李铁夫的认识表面化、碎片化。尤其在北京,许多人知道李铁夫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传奇,却很少有机会欣赏到他的原作,对李铁夫的学术研究更是无从谈起。”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

▲《临岸虎姿》,纸本设色,59.3×95.2cm,20世纪30、40年代

展览标题“人中奇逸”出自李铁夫转录龙门石窟刻字“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对联,极能体现他跨越东西洋不同时空的行迹以及奇崛的人生。这一拓片也曾悬于齐白石的画室之中。本次展览专门设置“李铁夫与齐白石”板块,对“北齐南李”两位艺术大家的传奇艺术观念展开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而在广东,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有着独特的世纪关联。1950年,年届高龄的李铁夫由人民政府派员迎接归国,就任广州美术学院前身的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名誉教授和华南文联副主席。1952年,李铁夫逝世于广州,其随身作品及遗物由广州美术学院保存至今。由此,广州美术学院成为全球范围内典藏李铁夫作品最为丰富的公立艺术机构。

▲《行书犬群鱼大五言联》,107.×37.2cm,20世纪30-50年代

“在长达60余年的学院历史中,李铁夫是广州美术学院引以为傲的学术文脉之一。”李劲堃介绍道。老院长胡一川身体力行临摹李铁夫作品,美术史家迟轲倾力编辑李铁夫画集,青年一代的画家、理论家和修复师投入到李铁夫文献史料的梳理和藏品的修复……历代广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为李铁夫研究付出了艰辛努力。

展览的最后一个版块“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详细梳理了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的渊源关系,述说过去60余年间李铁夫对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的诸多影响与贡献。

除了展览画册,汇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所有李铁夫作品的图录、以及辑录较为全面的李铁夫生平等各种史料的文献集与展览同时推出。开幕当天,主办方还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以推动李铁夫及近现代中国美术史研究。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通讯员】刘颖倩

【编辑】实习生郑璐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